文|半糖可乐
据媒体报道,江苏盐城的黄先生发生交通事故腿部骨折,他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做了手术,各种费用总计近8万元。术后,黄先生在淘宝发现同一个厂家的手术医用耗材,医院的价格高出销售公司十几倍。
10 月 27 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医疗器械和耗材原则上不允许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和购买,上述患者购买的渠道不对,所以导致了价格差。医院这边是从阳光采购平台上采买的,价格是医保局统一定价的,医院没有定价权。“医保局挂多少钱,我们就收多少钱”。
资料图。图文无关。
医院的回应没有解释黄先生的疑问,也难以打消舆论质疑。
从黄先生的讲述来看,他偶然间从淘宝发现价格差后,伪装成医院采购人员联系了不同地方的三家医疗器械商贸公司,获取报价并购买样品。从实物对比确认与医院耗材完全一致,包括包装、合格证及生产信息。商家还表示可提供正规发票,证明他们是合法流通渠道。
如果黄先生的讲述属实,医院自然难以用“购买渠道不对”来辩解价差。而且,黄先生还提到,他发现此事后,又遭遇了一些蹊跷事。医院一会认为黄先生从淘宝买的器材不知道真假,一会又在医院小程序上调低了相关耗材价格,之前标价2200元的一款耗材,调低至800多元。此外,还有自称是器械商方面的工作人员跑去他家道歉求情,给他塞红包,希望他不要在网上说此事。
医院前后有没有调价,卖给黄先生的耗材价格,有没有高出医保局的定价,要查清楚这些并不难。按理说,如果医院处置程序正规,身正不怕影子斜,没必要调价,更没有必要派人说情,这些动作会让人怀疑,医院和器械商之间是不是存在利益勾兑。
医疗器械采购历来是腐败高发区,在以往的案例中,医疗领域相关人员收受药械经销商回扣,导致药械成本增加、价格虚高,浪费国家医保资金的腐败乱象并不少见。集采可以挤掉很多水分,但医院还是有暗箱操作的空间,比如用廉价耗材替换高价耗材,或者直接虚报价格。新闻中,平台卖42的骨牵引针,医院卖483;168的针杆夹,进了医保就要两千多,如果黄先生的说法属实,这一行为所带来的医保资金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资料图。图文无关。
当然,最首要的问题,还是要搞清楚,黄先生在网上发现的医用耗材,和医院提供的,是不是出自同一个厂家,同一个型号,同一个规格。如果两者完全一样,价格却相差数十倍,哪怕医院是从阳光采购平台上采买的,也让人觉得奇怪。
政策层面推行集采,就是为了降低医药产品价格,减轻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虽然不能说进入集采的药物或者医疗耗材都是最便宜的,但也不能跟厂家网上直销的价格相差巨大。之前就曝出,某个厂家联合其他企业,合谋虚增原料药成本数百倍,将生产成本不足10元的某款药的挂网价格,虚抬至数千元以上,被医保局约谈并处罚。
当然,医保局定价时,会将医药产品的流通成本也算进去,不一定会比厂家网售的便宜,但附加在上面的各项成本是不是合理,也很值得审视。
医药集采的初衷是让利于民、让患者受益,如果涉事医院的医保采购价与市场价真存在数十倍的差距,将让人对集采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有关部门有必要介入调查,看看是一场误会,还是真有人在薅患者和医保基金的羊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