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剪一次花6万,“天价理发”套路为何总在上演? | 新京报快评

   日期:2025-10-28 18:30:42     来源:新京报    浏览:3    评论:0    

▲浙江宁波一网友反映,去理发店剪头发一次花了6万元。图/大象新闻

近日,浙江宁波一网友反映,去理发店剪头发一次花了6万元,该网友质疑理发店诱导消费。

据大象新闻报道,该网友表示,10月24日下午自己去理发店理发,其间理发师声称其头上有红疹,检查后说有虫卵,可以用药水清理,一支880元,店方使用了30支。药水费一共2.6万元,店方让其办了6万元套餐,该药水费及后续治疗费可从中扣除。

“事后想想,应该是被套路了,想要他们退回6万。”其附的截图显示,向该店支付6万元。

剪一次头发花6万,这样的消费令人咋舌。理个发真的需要用这么多药水来清理所谓虫卵吗?这是不是理发店诱导消费的又一最新案例?这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调查清楚。

先以免费检查入手,再游说消费者接受药水处理,接着,趁热打铁让其办6万元套餐。“免费检查—头皮生虫—药水清理”,这一套流程,有着熟悉的影子,和之前被曝光的理发店诱导消费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该网友冷静下来,也感到自己“被套路了”。

虽然该店是否违法违规还有待当地有关部门调查,但从该网友的遭遇看,此事疑窦甚多,值得深究。

近年来,部分理发店频频曝出诱导消费等“天价理发”问题。

就在今年“3·15”期间,宁波发布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之一即为有人被理发店诱导消费近70万元。

此事缘于宁波高新区消保委先后收到8名消费者投诉,反映某理发店诱导顾客体验头皮护理项目,而其使用的惯用话术是描述头皮有虫卵并制造恐慌,几名消费者反映分别花费数万元,最多的一名消费者反映被套路花费697176元。

通报显示,此事件涉及的多起案件最终以调解而非诉讼的方式,为消费者挽回巨额损失。

可以看出,这些案例中,有一些共同的套路。例如,商家大多利用信息不对称,用所谓“清理虫卵”等专业话术成功对消费者进行了游说。

这不难理解。一般消费者在专业领域知识有限,对涉及医疗、美容等专业的特定服务,难以辨别其真实性和必要性。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专业术语和虚假案例制造恐慌,锁定“耳根软”的消费者,狠辣下手,以“清理虫卵”等理由,制造恐惧与焦虑,促其越陷越深,陷入消费陷阱。

尽管《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要求经营者明码标价,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此类事件仍时有发生,说明监管存在滞后性,惩戒性不足。

现实中,一些涉嫌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天价理发”案件,往往以“消费纠纷”处理消化,最终商家可能仅退款了事。这样的处理,往往导致商家违法成本过低,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对此类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有利于形成有效威慑。2024年9月,杭州市余杭区西溪北苑,一名16岁少年在理发店剪头烫发被要求支付4000元,发生纠纷后选择报警。当地市监局后发布通报,该理发店涉嫌消费欺诈,依法对其作出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前,因为频现“天价理发”投诉,网上曾有“杭州不理发”的说法。杭州有关部门通过严肃查处此类乱象,有利于澄清这种网络段子,进而维护城市形象。

目前,宁波高新区市监局已收到投诉,表示将对此事进行核实调查。涉事商家到底是否涉及诱导消费乃至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当地有关部门有必要认真调查处理。

唯有对违法经营行为不含糊、零容忍,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才能终结此类乱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好城市形象。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柯锐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穆祥桐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