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秋,佳木斯市桦川县围绕“一城五业”目标,以“五良融合”为抓手,在粮食生产、制种、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

水稻收割(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秋收高效,筑牢粮食安全基石。作为农业大县,桦川2025年农作物总播种185.77万亩,超额完成省定大豆任务。9月23日至10月22日秋收期间,72家经营主体、1.52万台拖拉机及3200台收获机械昼夜作业,日均收30万亩,实现作物“应收尽收”,延续“二十一连丰”。同时推进秸秆利用与秋整地,47.3万亩秸秆还田过半,46.5万亩秸秆离田近完成,13.95万亩耕地深松超八成。这得益于“五良融合”:14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基本农田90%,99.48%农业机械化率提速,29.9万亩大垄密植技术增产,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稻种繁育基地(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制种强劲,打造寒地粳稻高地。桦川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2025年获制种奖励资金1000万元,年制种15.5万吨,占黑龙江省水稻制种量45%以上。其底气来自“科研+基地+企业”全链条: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分子育种中心和84公顷试验示范基地,审定7个水稻新品种;“四乡镇四基地”构建种业“核心区+示范带”,引育10家制种企业,建31万亩繁育基地,实现“育繁推”一体化;依托全国唯一县属部级质检中心,确保种子质量,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定制农业发布会(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赋能,激活农业发展动能。桦川跳出“种粮卖粮”传统,推动产业融合。定制农业成效凸显,6月发布四大定制模式,“桦川定制”平台上架52款产品,签约1.14亿元,“一亩田”定制超2万亩,垧均增收1.8万元,定制种子、雪鹅等也助农增收。特色产业多元发展:与省畜牧所合作建全省东部最大鹅雏基地,上半年出雏74.83万只,38万只育肥鹅等形成全链,开发高端鹅绒产品;联合中国水科院攻克寒地稻虾共作技术,95亩试验田亩产值3600元;付士米业稻米油生产线投产,谷大草莓基地扩能,“桦川山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深加工产值占比超40%。此外,创新六种土地经营模式,建11个示范村,规模经营面积达73.04万亩,如梨丰乡黎明村整合地块流转,为村民增收320万元以上。

无人机飞防作业(桦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双赢。桦川坚持绿色发展,2025年相关案例入选全国典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达130万亩。苏家店镇集贤村推进“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推广生物质炉具,建秸秆燃料站等。全县推广“一主两辅”技术,2024年保护性耕作31.17万亩,每亩省成本35元;2019年以来投1.36亿元治理370条侵蚀沟。如今黑土地有机质提升,亩均增产3%,实现“护黑土”与“促增收”双赢。(来源:桦川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