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 文 洪昊旸 摄影】全国每10双运动鞋中,有3双产自河南这个小县城。
乔丹体育项目70天投产、鸿星尔克项目45天落地……全县年产能3.5亿双这一庞大总量的背后,是速度和效率。
10月28日,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70余家来自福建晋江,浙江温州、丽水等地的南方企业汇聚于此。这些深耕南方鞋产业多年、手握成熟资源的企业,为何会选择跨越千里来睢县寻找商机?

从一家独闯到六百余企集聚
10月28日,睢县凤栖湖智慧岛人头攒动,2025第二届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睢县鞋业博览会暨产销对接会在此开幕。
“2011年我们落户时,整个睢县就只有我们一家鞋企,原材料要从广东、福建往这儿运;现在618家制鞋及配套企业扎堆,从鞋材到设备再到物流,本地采购就能搞定。”作为睢县第一家制鞋企业,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蒲生和的感慨,正是睢县制鞋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生动注脚。
十余年间,睢县紧盯“一双鞋”深耕主导产业,如今已实现年产能3.5亿双、配套能力超95%的规模,全国每10双运动鞋中就有3双产自这里,“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的招牌愈发响亮。
在展会现场,中乔体育、鸿星尔克、特步、足力健等龙头企业的展区前人流不断。足力健运营中心总经理罗晓景介绍,基地已形成“鞋垫+鞋底+飞织+成型”全链条配套,月产能40万~50万双,“首单交付22 天、翻单10~15 天”的快速反应能力,正是依托本地的产业链才得以实现。
这个汇聚218家参展企业、500余个展位的展会现场,70余家来自福建晋江,浙江温州、丽水等地的南方企业展台格外醒目。
这种集群效应,正是睢县吸引南方客商的底气。“我们做EVA鞋材再生利用的,在这里能大幅削减原材料物流成本,简直是企业福地。”张振限一边向参展商介绍回收料的环保优势,一边透露后续计划——展会后要多跑睢县本地工厂,条件成熟就设生产基地。浙江银象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彭平平也表示,首次来睢县就感受到当地鞋产业的旺盛活力。“政府支持力度大,鞋企明确生产提升需求,我们计划走访工厂,精准对接企业实际痛点,提供定制皮革自动化解决方案,助力本地鞋企提质增效、优化生产效能。”
“成本+生态”双驱动,南方客商用脚投票
在展会的智能化设备展区,温州市奔隆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六柱工贸有限公司等南方企业的洽谈桌前,合作意向不断达成。
为何南方鞋产业链企业纷纷北上睢县?“成本优势+产业生态”的双重吸引力,是他们的共同答案。
睢县的成本优势直接体现在企业账本上:相较于南方沿海地区,本地用工成本更低,加上95%的配套率,企业无需跨区域采购原材料,物流成本能降低15%~20%。“以前在福建做代工,原材料要从多地调运;睢县本地就能配齐所有辅料,生产周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参展的福建一家鞋机企业负责人坦言,这次来不仅要找客户,更想考察投资环境,“听说政府有零接触、零跑腿服务机制,更听说乔丹体育70天投产、鸿星尔克45天落地的睢县速度,让我们很心动。”
更让南方客商看重的,是睢县持续升级的产业生态。展会现场,睢县邦富鞋材有限公司的展区涵盖从超临界材料到鞋底、鞋垫的全品类配件,总经理赵贵冉说:“我们正在打造鞋材一体化采购平台,就是要让来睢县的鞋企一站式配齐,不用再跑南方找供应商。”而联想集团在睢县建设的深慧视制鞋机器人工厂带来的智能生产线,更让南方客商看到睢县数智升级的潜力——斯凯奇福盛鞋业通过智能线实现“运动鞋私人定制”的案例,成为展会上的热门话题。
现场签约16项目揽金108.5亿
开幕式上的项目签约环节,成为睢县产业虹吸效应的“硬核证明”:晋江鞋纺城、温州瓯海芳建鞋材、莆田双驰鞋业等16家企业与睢县签约,总投资额达108.5亿元,涵盖制鞋、鞋材配套、智能制造等领域。
“这轮签约是睢县以会招商的成果,更是客商对睢县产业潜力的认可。”睢县人民政府县长宋东谟表示,睢县将全力以赴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当好企业“金牌服务员”,让客商放手干事业、专心谋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产销对接更精准,60余家本土重点制鞋企业提前三个月启动新品研发设计,专门为此次展会做准备;组委会同步邀约在睢品牌的上下游供应商和国内外采购商,通过“企业展位+集中推荐”的形式开展对接。值得注意的是,与首届仅展示成品鞋、鞋材和鞋机三大核心板块不同,本届展会结合近两年产业发展趋势,新增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及科技赋能产学研等多个板块,构建起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展示体系——展会的升级,正是睢县制鞋产业生态完善的缩影。
对于睢县制鞋产业的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在现场表示:“事实证明,睢县的制鞋产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在行业领域越来越强。”
责编: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