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29日电(记者翟濯)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水润君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车间内,2条智能化菌包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过去一条传统产线要十多个人,现在只需几个人,效率却提升5倍以上,成本降了八成。”该公司总经理刘清超说。
这一转变,源于太康县纪委监委在该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的一次主动服务。
2024年年初,太康县纪委监委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该公司因资金紧张无法扩建智能化生产线。获悉这一情况后,太康县纪委监委推动县科技局与企业主动对接,帮助企业争取到50万元省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刘清超感慨,“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更让我们能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
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中,太康县纪委监委将监督重点聚焦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科技创新奖励等关键环节,建立监督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监督,联合县科技局排查企业100多家,确保政策精准落地、资金规范使用。目前,太康县已推动4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提升专项资金105.5万元。
为管好用好科技扶持资金,太康县纪委监委还联合财政、科技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严查资金挪用、利益输送等问题,激发县域创新活力。目前,太康县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建设省市级各类研发平台200多个。
“我们将持续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监督,以清单化监督、常态化问效,推动职能部门优化服务、改进作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太康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