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法治强音 绘就平安画卷
——以人民为中心的平顶山政法实践
秋日的白龟湖畔,芦花摇曳、候鸟翩飞,不少市民或沿湿地栈道悠然漫步,或驻足观景台远眺湖光潋滟,或支起帐篷静享属于自己的安宁时光,一幕幕平安和谐的动人场景,令人心生暖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近5年来,平顶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聚焦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高水平平安建设、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不断做实基层“微治理”,构筑社会“大平安”,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鹰城、法治鹰城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站式服务 民生保障更有力
“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
一杯热茶,一句暖心的问候,专业耐心的工作人员,职能齐全的部门窗口,标准化的调处流程……让来到综治中心的群众消火气、解心忧、展容颜,确保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这一切,夏某在宝丰县综治中心着实体验到了。
“过去解决问题要四处奔波,像打‘游击战’,现在到综治中心就能一站式解决。”拿到5000元赔偿金后,夏某感慨道。
在宝丰县综治中心走一圈,政法各部门以及信访、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常驻+轮驻+随驻”集约管理模式与集成服务一目了然,涉事单位5分钟响应的“吹哨报到”机制已常态化运行。
宝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国辉介绍,从分散服务到集成治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宝丰县综治中心实现了对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关怀。”在鲁山县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内,温暖柔和的光线与简约雅致的装饰相得益彰,心理辅导师倾情交流的声音,让人不知不觉放下心中的芥蒂。
“在开展诉调、警调、访调工作及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主动下沉、延伸服务,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尤为重要,有助于全面掌握当事人心理动态、综合研判事态走向、切实降低风险隐患。”汝州市综治中心主任郭跃武坦言,及时做好来访群众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让群众回归理性、真实表达,有助于矛盾纠纷和涉访事件化解处置。
综治中心的平台建设不只是线下的场所设置和部门集成入驻,线上的信息化平台更是不可或缺。
前不久,平顶山阴雨天气较多,新华区社会治理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在辖区桥涵、河道、学校等重点区域预设场景,全天候监测预警。面对暴雨等突发情况,平台发挥“数据实时共享、部门协同联动”优势,实时监测涵洞积水、道路通行情况,一旦超过警戒值,立即推送信息至相关部门,构建起及时预警、高效处置的应急体系。
“我们接入警综平台,运用‘人防+技防’手段,借助AI技术,实现智慧预警、提前干预、化解风险,有效降低治安案件发案率。”新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骏指着指挥大屏上的动态数据向河南法治报记者介绍,“社会治理平台还上线了微信应用小程序‘鹰发现’,群众可通过‘随手拍’‘有事儿您说’等线上渠道随时表达诉求,并通过‘政策宣传’板块了解医保、社保等民生服务政策信息。”
在平顶山,这样的综治中心在全市12个县(市、区)都已建立,实现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全覆盖。
综治中心平台大屏上,数字如灵动的音符般跳动,见证着治理效能的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资源正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华丽跃升。
从白龟湖畔到尧山山麓,平顶山市综治中心建设既注重规范化标准,又突出地方特色,绘就了一幅百花齐放的画卷,被群众誉为解纷暖心站、矛盾终点站、平安守护站。
全方位守护 平安底色更闪亮
近日,舞钢市民李女士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般。
当舞钢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突然出现在李女士面前时,她正准备把7.6万元现金和在银行兑换的外币2万元,一同寄走。
经过民警半个多小时的讲解劝说,李女士终于醒悟:自己差点掉进骗子精心设计的“送现金”类电诈陷阱。
“我真傻,刚才还觉得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差点就把多年的积蓄送出去了!”
从拦截到说服,不到一个小时,民警就成功保住了李女士的血汗钱。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朴实的期盼,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
近5年来,平顶山市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注重“打”的震慑、突出“防”的关键、提升“安”的质效,全力推进平安鹰城建设,有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该市公安机关坚持以打开路、以防固本、科技赋能,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聚焦大要案攻坚、民生案侦破、电诈治理、扫黑除恶、缉毒执法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筑牢安全防线,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感知。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市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2.6%;民生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9.69%;新立电诈案件同比下降3.5%,案损数同比下降34.9%;全市新发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6%。

巡逻守一方平安
该市还探索创新实施“1456”“警网融合”新模式,将“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融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公安警务力量与社区网格力量深度融合,进一步织密防控体系、夯实平安根基。
“1456”是什么?
“1”即“警网合一”,将警务管理服务体系深度融入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一村(格)一警”力量进格入群,实现网格与警格无缝对接,打通公安机关警综平台与综治平台的联通,实现精准预警与联动处置。“4”即“四级架构”:乡镇(街道)层面组建“警网融合”工作中心;社区层面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社区民警辅警协助开展工作;网格层面由网格长对网格工作负总责;网格下再设置微网格,吸纳群防群治力量。“5”即“五制牵引”,完善警务力量参与的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协同支援、业务培训、评价奖惩等5项机制。“6”即“六事联抓”,协同做好基础信息联采、特殊人群联管、服务群众联办、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排、社会治安联防等6个重点事项。
“警网融合”有啥成效?
在新华区光明路街道新程街社区第六网格网格长曹琦看来,民警与网格员不是凑在一起工作,而是实现了“1+1>2”的化学反应。
“以前我们去排查消防隐患,个别商户不太配合,现在民警一同前往,他们的态度明显好转,我们工作起来也更便捷了!”

“警网融合”守护平安
“‘警网融合’之后,新程街社区发案量显著减少,发案数同比下降56.3%。”平顶山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导员、新程街社区民警路帅说,“警网融合”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基础信息采集难、矛盾调处滞后、民警与网格员各自为战“两张皮”等问题,还让矛盾调解更高效、风险排查更精准、服务群众更迅速,治安联防能力显著提升。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强化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完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该市以扎扎实实的平安建设工作举措,守护着全市人民的平安幸福。
多元化解纷 为民解忧更高效
在湛河区姚孟街道阳光苑社区“高姐说事屋”里,“二代高姐”陈小华正在调解一起物业纠纷。
眼见双方剑拔弩张,陈小华及时安抚双方情绪,并分别引导双方互换立场,分析问题、释法说理,最终化解了纠纷。
“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搭建了一批像‘高姐说事屋’这样的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平台,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多元化调解机制、跟踪回访机制等,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湛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亚锋说。

根植基层服务群众
基层是“枫桥经验”的根脉所系、力量所在。该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将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前端、化解在一线。
——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构建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政法机关和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司法建议、检察听证、预防警务、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整合基层法治服务力量,提升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就地化解质效:
——鲁山县建立以县矛盾纠纷排查指挥中心为龙头、27个乡级矛盾纠纷排查中心为抓手、555个村级矛盾纠纷排查中心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体系,织密矛盾排查“化解网”;
——汝州市成立信访事项、医疗、住建、道路交通事故、土地、婚姻家庭、教育、劳动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以专业化、精准化的调解优势,成为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关键力量;
——郏县依托小院议事会、街头板凳会、圆桌谈事、广场夜话等多样化的“民生恳谈会”,搭建行政村、责任区、户区三级民主议事平台,推动党员联户经常化、走访排查常态化、解决问题制度化;
——卫东区积极探索网格精细化、服务精准化,建立走访入户、楼栋见面、庭院议事、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群众满意“6+1”闭环机制,全力化解群众诉求;
——舞钢市发挥两委干部、民警、乡贤、老党员等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五老”作用,主动上门、多方商议,及时调解、就地解决“小事”;
——石龙区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社会组织资源,运用“吹哨报到”机制,集中力量解难题。
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治理实践中,一个个解民忧、促和谐的务实举措,让温暖而磅礴的法治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鹰城的每一个角落。
法治化保障 护航发展更硬核
“以前总怕核心技术泄露,却苦于没有防范思路;今天听完课,从完善保护制度到对接法律支持,全理清了!”
10月16日,在听完平顶山市检察院、湛河区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举办的“守护创新火种,筑牢技术防线”助企讲堂课程后,平顶山市某民营企业技术负责人对知识产权技术保护、守护企业创新成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清晰的答案。
扬法治之帆,为发展护航。
近年来,该市以法治之力厚植营商沃土,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善服务、强保障、优环境各项工作,奋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政法之为、法治之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蓄势赋能。
平顶山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搭建解决法治化营商环境难题的沟通、会商工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有力政策保障;扎实推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开展涉企除险清患排查整治,牵头组建好“三个一批”项目政法服务工作专班,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经济社会风险。
该市政法机关始终聚焦企业需求,推动法治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让法治保障可知、可感、可及。
该市法院系统先后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二十条意见》《优化营商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工作方案》《全市法院“万人助万企”活动方案》等制度文件,推动工作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走访企业553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企业负责人的意见415人次;挂牌成立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经营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金融审判领域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等,持续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今年以来,共执结申请人为企业的案件4188件,执行到位金额8.04亿元。
该市检察系统组织开展“百名检察官送法进百企”活动,采取“走访一批企业、开展一次座谈会”等“七个一”形式,打通检察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先后走进平煤神马集团、铁福来等企业,开展普法宣传109次,走访271次,收集问题152条,帮助解决问题179个,制发检察建议12件,帮助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控能力,助推行业治理。
该市公安系统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完善民警包联企业制度、定期举办警企座谈会,构建起警企常态化、制度化沟通平台。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7342家次,排查化解涉企问题1133个,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660场,提示风险783次,解决法律问题480个。
该市司法行政系统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千所联千企”“万所联万会”等专项活动,采取菜单式普法,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活动400余场次,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600余次,起草“法治体检”报告190余份;推动出台《平顶山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条措施》,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规范管理,确保涉企行政检查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
一次次创新探索、一项项暖心措施,彰显了鹰城政法机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担当,有力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治善只为百姓安,风正好扬万里帆。
平顶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如厂表示,平顶山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在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上再加力再聚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鹰城,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