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连云港市首家农村“乡邻共同体”在海州区板浦镇东辛村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创新载体以乡村振兴大食堂和居家养老中心为核心,同步破解农村群众就餐难题与困难老人居住、养老需求,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服务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辛样本”,也成为海州区全域推进养老服务提质、织密城乡养老服务圈的重要实践。

农村“乡邻共同体”(海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东辛村“乡邻共同体”靠“硬件+制度+服务”三维发力。硬件上,建28套“暖心房”免费供给孤老、特困老人、独居老人及生活自理困难老人居住,并投入170万元完成房屋水、电、瓷砖、墙面、厨房等全方位装修;同时打造24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中医理疗室、书房、棋牌室等8个功能室,配齐桌椅、床铺、健身器材、健康一体机等生活与健康设施,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双保障。制度层面,东辛村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推行“两委”包片包组,每季度走访老人,举办文娱活动、设服务热线联动资源,保障“老有所养”。服务上,“1对1”结对帮扶与“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齐发力,今年已服务老人1320余人次,让老人“老有所爱”。
东辛村的实践并非个例,而是海州区全域推进养老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海州区聚焦老年人“银发需求”,全力推进养老设施建设与服务完善,明确计划打造10个养老睦邻点、4个“邻里共同体”。目前,板浦镇德芳社区、永宁社区等7个养老睦邻点已投入运营,新东街道双园社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等4个“邻里共同体”正式挂牌,新海街道幸福社区养老服务业态一条街完成硬件铺装并进入招商阶段,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同样亮点纷呈。幸福社区60岁以上老人近3000人,占比30%,其“邻里共同体”的百穗餐厅日均接待700余人次,老人超半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特色课程,还将增加中医理疗,“幸福小巷”也将引入便民业态。新东街道双园社区探索“家政+养老”模式,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借“金晖服务社”等丰富老人生活,推动“养老”变“享老”,两社区均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从农村“乡邻共同体”的落地生根到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持续创新,海州区正以点带面、全域推进,让优质养老服务跨越城乡界限。未来,海州区将继续聚焦老年群体多元需求,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更多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为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海州经验”。(来源:海州区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