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10月27日,走进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兴隆场村斑竹园,目之所及是农村面貌改善后的乡村新景。干净的路面延伸至家家户户,老树干被巧妙改造成休闲座椅,门前原本杂乱的斜坡,用废弃砖块铺砌后成了村民歇脚的小天地。

重龙镇兴隆场村斑竹园(受访者供图)
这些看得见的新面貌,背后藏着村民们亲手参与改造的身影。原来,早在农村面貌改善启动前夕,重龙镇就与项目施工方约定,入户改造、院落改造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多雇佣本地农户参与建设。村级在开展“六净六顺”清杂去乱等工作中,优先雇佣低保户、五保户等低收入群体。
“村里改造需要工人。”消息一传开,村民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有劳动能力、有手艺、有时间的都到村干部那踊跃报名。“一开始来了七八十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只要施工方需要,我们打个电话就可以喊人来。”兴隆场村党委书记曾建国回忆道。
小工每天工作8小时,150元一天,收入可观。加之改造的是自己的家乡,村民们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瓦工忙着砌砖,石匠铺路修水沟,木工修复门窗,留守妇女和年纪大些的老人,就负责清杂去乱、收拾卫生,人人都能找到活儿干。

村民将老树改造成休闲桌椅(受访者供图)
就算遇上高温天或农忙时节也不愁,大家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烈日,等把地里的菜籽、玉米等收完了,再到工地上干活,农活务工两不耽误。
曾建国算了笔账,今年,村里一共要改造9个院落,400多户村民的入户项目。如今项目已基本完工,80%用工都是本村的闲置劳动力。参与项目的村民,最多的增收近万元,少的也有一两千元。
“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在村里就能打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村民徐春花乐呵呵地说道。
徐春花今年51岁,平时靠种庄稼维生,丈夫兰勇原本在资中建筑工地打工。今年夏天工地放了一个多月高温假,兰勇刚回家,就赶上村里招人,“无缝衔接”上了房顶改造的活儿。夫妻俩一起干活,总共挣了一万多元。
这样的增收实惠,不仅让村民日子更宽裕,也让他们对家乡多了份特殊的牵挂。曾建国说,大家亲手参与改造,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着自己的汗水,自然更懂珍惜这份成果。为了让乡村新面貌长久保持,村里还给每家发了竹扫把,如今村民们都会主动清扫自家院坝和房前屋后,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子,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