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土货线上售 丰收又增收——湖南洞口县农村网红徐艳红的助农路

   日期:2025-10-30 21:30:38     来源:央广网    浏览:0    评论:0    

秋季,丰收季。

在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四季都有丰收:春天竹笋、夏天瓜果、秋天榨菜、冬天腊味,这些当地产出的家乡味道,都是畅销的好产品。

家常味受到市场拥趸,一在于途径:线上销售,市场遍布互联网;二在于方式:农村网红徐艳红的日日推荐,让产品稳定售出。

在直播推荐家乡美食的徐艳红 摄影 李芳森

“一年为乡亲们卖特产,达到了1000多万元;家里制作的产品,也都是购买村民的原材料,自己赚的也是加工费。”摊开徐艳红的销售“账本”,绝大部分,都是村民们的收入。

为村民增收上千万元,在故乡泥土里生长出的网红,如今延长着老乡们的丰收季。

农村网红的诞生

徐艳红没想过,一部手机,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这么大的改变。

“放不下家中的父母。”“80后”徐艳红是土生土长的洞口县高沙镇人,原本在广东做小本生意,因父母年迈需要照顾,选择回乡就业。

同样放不下家乡的,还有从小长大的朋友。“2017年8月,以前的中学同学杨小丽嫁到了外地,知道我回了老家,就想让我给她寄一些好吃的榨菜。”豆角、刀豆、茄子,坛子里发酵的咸香,让杨小丽在异乡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这股家乡的咸香,也给了徐艳红增收的启发。“我当时在村里的幼儿园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就想在朋友圈卖一些自己做的特产,赚点零花钱。”

在自家菜园里浇水的徐艳红 摄影 李芳森

于是,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外,徐艳红开始手工制作家乡农特产,打包发给外地的亲朋。凭借自小跟随母亲学到的制作技艺,收获了一致的好评,并逐渐积累了许多回头客。

“销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有200单,一家人都得跟着忙。”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2019年,徐艳红辞去了幼儿园的工作,专职给朋友们制作特产。

但朋友圈的容量总是有限,2020年,徐艳红开始用短视频记录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点滴,并尝试通过短视频推介自己家的农产品,受到更多在外老乡们的青睐。

2023年,徐艳红又开始尝试直播主播,去年仅为村民销售特产就超过1000万元。

“只要质量有保证,消费者自然愿意点下指尖。”跟随线上市场的流动,徐艳红不断转换着自己的推广平台,始终不变的,是八年坚守的产品品质。

正因为此,徐艳红在各个平台的粉丝量积累到了40万左右,直播最高达到20万人次的观看量,现在每天的销售额平均在5万元左右。

农民收入的增加

高沙镇的农民,不少都在徐艳红的直播间里上过播。

屏幕外,挂着水滴的农产品、散发咸香的榨菜、柴火香的猪血丸子……都由村民端进直播间展示,徐艳红则在线与客户沟通,帮双方协定好价格后,一笔交易便顺利促成。

助农直播的开端,始于2023年4月12日,桐塘村的村民把徐艳红带到长满竹笋的山上,请她帮忙卖掉。“一开始我觉得很为难,鲜笋很难过夜,没有好天气也晒不干。我当时想了个办法,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去售卖,效果意外的好,一个小时就卖了几百斤。”

直播助农,也是徐艳红感动于老乡们的辛勤劳动,想帮上一把。“我们镇上的农民都很勤快,就算种的菜吃不完,也不愿意把土地荒着。农产品销售难,关键在于没有销售门路。”

在徐艳红公司工作的村民 摄影 李芳森

徐艳红从这场直播中得到启发,决心把助农直播坚持做下去,下足功夫,一个村一个村地直播。

“隔壁村有个80岁的卷发婶娘,咸菜做得特别好,以前都是坐40多分钟的三轮车,送到县城的饭店卖,一斤能卖个5元钱。”在徐艳红的直播间里,这位婶娘省去了往返近两个小时的奔波,价格还能卖到每斤6元钱。“现在去她家,一堂屋都是咸菜罐子,一年能卖出近8000斤。”

2023年,徐艳红家的作坊开始投产,聘请了20位周边村民工作,每月工资约3000元。“从20多岁到70岁,都能在这里工作。”

谈及直播助农这两年,徐艳红最感动的是村民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村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奶奶,做农特产比我们年轻人做得还要多、还要好,每天都干劲十足,只因相信我能帮她们把农特产卖出去,为她们的生活多增加一份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徐艳红还主动承担了交易中存在的退货风险,让村民们再无后顾之忧。

除了自家作坊制作特产的原料购买,徐艳红去年为村民销售农产品1000多万元,让村民土地里的丰产,直接成为腰包里的丰收。

农业品牌的传播

“这是我的家乡高沙镇的特产米花,先把糯米入模定型,再用菜籽油炸,最后用红曲上色。”镜头前,徐艳红拿起特产米花,展示着外观,接着详细介绍起原料、制作工艺,以及历史文化。

形如圆盘,点缀鲜红,这道带着圆满、红火等美好寓意的乡村小吃,不仅是当地办喜事时不可或缺的经典美食,还是县级非遗。

徐艳红在直播间推荐着家乡的特产米花 摄影 李芳森

推荐家乡美食、推广高沙文化,也是徐艳红的日常工作之一。“从做短视频开始,我就向外界推荐家乡的美食美景。”

徐艳红的家乡高沙镇,汉代已成集镇,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历来便是湘西南人文盛地、交通枢纽和最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规模最大宗祠曾八支祠,坐落于此,也是湖南省总人口最多的建制镇。

千年高沙,不仅有着高沙豆腐、高沙豆腐渣、冻乳猪、奶糖等特色美食,还有着瓦罐、木雕、石刻、高沙土布等传统手工业,早在2008年获评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很多老手艺因为没有市场,现在都很难传承下去了,我也想帮他们打开销路。”在徐艳红的直播间里,米花、柚子糖、麦芽糖等高沙的非遗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销路。“前不久的中秋节,就卖了20万元的柴火月饼。”

根据快递运输的特点,徐艳红适当地对非遗产品进行一些修改。“比如米花,我建议制作师傅把尺寸改小,便于运输,也不容易出现破损。”

家乡的农业品牌逐渐被市场所知晓,徐艳红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动不少游客来到高沙镇赏美景、品美食、寻古迹。

这位在故乡成长起来的农村网红,也倾情助力着家乡的成长。(李芳森)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