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运转的烘干设备,到水肥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再到精准滴灌的智能设备……近日,各地正以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护航现代农业“丰收链”。
守护秋收“丰景” 电力抢收显担当
金秋十月,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的会彬农机专业合作社内热气蒸腾,金灿灿的玉米经过烘干塔处理后不断装车外运。国网菏泽供电公司组织服务队对辖区内涉及农业烘干的供电线路、变压器等用电设备开展专项特巡,并深入黄店镇等地的粮食烘干点,对烘干、传送等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用电隐患。

▲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中国供销合作社粮食烘干点了解用电需求
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楼德供销合作有限公司的大型烘干设备正全天运转,每天可批量处理约500吨玉米,玉米经过烘干后陆续入库。针对近期用电负荷激增的情况,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组织服务队每天穿梭在收储点与烘干点之间,对配电线路、变压器、漏电保护装置等关键节点“把脉问诊”,确保粮食烘干期间可靠供电。
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国网成安县供电公司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等,组建“电力保障+农技指导+应急处置”复合型小分队,实现“协同作战”。小分队提前完成全县62家粮食烘干企业、312个种粮合作社的排查摸底,建立“收获进度、设备容量、用电需求”三张清单,标注19处易受雨水影响的低洼地块和23家负荷骤增的烘干企业,实行“一户一策”保障。
在河南,国网周口供电公司把“电力+气象”融合模式用于农业领域,将监测到的“微气象”预报信息及时告知粮食烘干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用户群体,紧抓恶劣天气来临前的“窗口期”,协助用户做好防御工作,减少对秋收秋种的影响。
筑基现代农业 电网织就丰收田
近年来,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在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信阳市淮滨县,2025年以来,国网淮滨县供电公司已建设高标准农田机井通电项目6项,涉及6个乡镇112个单体工程,共计建设机井1058眼,新增改造10千伏线路24.896千米,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111台、总容量12.6兆伏安,为该县63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国网淮滨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高标准农田机井台区大负荷时段巡检测温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菜篮子”,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智慧化发展带来用电负荷的持续增加。为此,国网定兴县供电公司对县域内1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今年以来新增改造配变容量1.76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3.9千米、0.4千伏线路212.78千米,为蔬菜种植产业筑牢电力根基。
此外,由于前期阴雨天气较多,定兴县蔬菜种植企业纷纷引进光照补充、湿度调节与环境监测等用电设备,引发用电负荷紧张情况。该公司迅速组建9支“农业电力服务小分队”,深入育苗企业、蔬菜基地等开展上门服务。
定兴县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克军说:“有了可靠电力保障,智能灌溉系统24小时精准运转,蔬菜都喝上了‘按需水’,今年的黄瓜、番茄等长势比往年还好!”

▲国网定兴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定兴县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检查用电设备
在上海,长兴岛上的稻田已是一派丰收景象。国网上海长兴供电公司针对企业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储存需求,推出“能效诊断+定制方案”服务模式:通过上门检查稻田灌溉、粮库储存等用电设备,结合用户稻田规模、种粮需求等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既安全又省钱的用电方案,推动秋收秋种与粮食储存环节用电更高效、更经济。
内容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