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以零容忍整治乱象,让农业保险回归保障本源

   日期:2025-10-31 18:30:39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0    评论:0    

国家财政为水稻、玉米、小麦、花生、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提供保费补贴,农户只需承担一小部分费用,其余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自2024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旨在提升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种粮信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据看看新闻头条号消息,2025年秋收期间,河南周口等地因持续降雨导致玉米发霉、花生泡水,正应该是农业保险发挥作用的时候,但这篇报道反映的情况,让农户失望也让大家意外。比如有种植户承包622.26亩玉米,投入上千元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最终每亩实际补偿不足九元。此外,存在集体投保账目混乱、保费收取超标、农户被擅自投保其他险种、未受灾也获赔等乱象,暴露出农业保险在执行中的不少问题。

这些现象首要危害在于瓦解农民对政策的信任。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依托政府信用,本应成为农民应对风险的坚实后盾。然而,当投入上千元仅获赔几元,当受灾绝收却无法获得足额补偿,农民对制度的信心便迅速崩塌。参保不再被视为风险管理手段,而成为一项不得不履行的负担。长此以往,参保率必然下滑,构建农业风险屏障的努力甚至可能功亏一篑。

保费收取环节,有业务员擅自为其投保农业雇主责任保险,农户毫不知情。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监管规定,更可能形成资金截留、挪用或套取财政补贴的灰色通道,使惠民资金未能全部用于保障主业。

政策虽允许村集体组织投保,但明确要求分户理赔、禁止平均赔付。现实却是“团体单子,统算统赔”,农户权益被模糊化处理。有农户妻子缴费1000元,却无法确认投保面积与受益人。账目混乱使理赔失去公平基础,也为权力寻租提供空间。更为荒诞的是,未受灾年份农户也能获得理赔,业务员直言“不管淹不淹,都给你打钱”以维持参保率。此举彻底扭曲保险本质,将风险补偿机制变为变相补贴,诱使部分农户虚报面积套取资金,如三四亩地投保数十亩。财政资金本应用于构建真实有效的风险对冲体系,如今却在执行中被稀释、错配,甚至可能成为维持虚假参保率的工具。

10月18日,河南汝州,一辆履带式收割机正在进行秋粮收割。

要整治乱象,必须从制度执行与监督层面重构。首要任务是建立透明、独立的定损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或数字化监测手段,确保损失评估客观公正。保费收取必须公开明细,实行直缴或监管账户制度,杜绝业务员经手现金,严查搭售行为。集体投保需落实分户建档、分户理赔,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可追溯。监管机构应强化动态巡查与问责,对虚报、套取、挪用等行为依法严惩。唯有让每一分财政补贴都精准落地,让每一次理赔都经得起检验,农业保险才能真正回归风险保障本源,成为农民安心种粮的坚强后盾。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业保险是守护这一基础的重要防线。当农民在田间辛苦劳作时,他们期待的不仅是风调雨顺,更是一份可靠的保障。让保险真正发挥作用,让政策初衷落到实处,需要各方反思执行中的偏差,更需要以零容忍态度整治乱象。唯有如此,才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特约评论员 毕舸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