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原创 1960年,一农村老汉来到中南海门口,问警卫员:“老朱”在吗?

   日期:2025-11-01 00:01:30     来源:文史风云    浏览:0    评论:0    

1960年,一农村老汉来到中南海门口,问警卫员:“老朱”在吗?

1960年的秋天,一个湖北的农村老汉,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中南海。

新华门的警卫拦住他询问来意,不料老汉却反问道:“老朱在吗?我有情况要汇报!”

警卫一下子懵了:“老朱?哪个老朱?”

老汉着急回道:“老朱就是朱老总,朱德啊!”

警卫还从没见过管朱德叫“老朱”的人,但见老人家急切的样子,又怕耽误事,因此连忙打了个电话请示,把这位老汉的名字“罗忠文”报了上去。

更令警卫惊讶的是,老汉不仅顺顺利利地进了中南海,而且接见他的人,还是国防部副部长罗瑞卿。

这个罗忠文,到底是何许人也?

1897年,罗忠文出生在湖北咸宁县罗家嘴村。

贫农出身的他,一直在地主家做长工。

直到农民运动在咸宁兴起,已经年过三十的罗忠文接触到了农民协会的思想,从此加入了农军。

1932年2月,罗忠文所在的咸宁农军被编入红军独立第三师,他也正式成为了红军战士。

罗忠文身高一米七三,骨骼粗壮,部队上下都知道,这个汉子力气大、心肠实,干活肯吃苦,人也可靠踏实。

正因如此,1937年,罗忠文就被调到了八路军总司令部,成为了朱德总司令身边的一名炊事员。

别看是个做饭的兵,可在战争时期,炊事员同样要上前线参加作战。

一次战斗中,我军与日寇激烈交火。

罗忠文为了掩护伤员,被流弹击中,重伤倒地。

他无法动弹,只能蜷缩在死人堆里,两天两夜没水没粮,他却忍着剧痛,靠意志挺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朱德派人清理战场,才发现他还活着。

总司令部随军转移,罗忠文总是走在队尾,扛着沉重的铁锅行军。

因为走得慢,他很容易被队伍落下。

夜色深沉,他就只能借着月光,沿着战士们留下的脚印追赶。

有一次,部队转移的路上,被一条湍急的河水挡住了去路。

眼看敌军就要逼近,可朱老总却不会游泳。

危急关头,罗忠文二话不说,背着朱德涉入冰冷的河水,一步一步蹚过激流。

1938年春,罗忠文随副总司令彭德怀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六月,日军大举进攻辽县南河铺狮子岭。

枪声如雷,炮火连天,部队在激战中被迫转移。

临行前,彭德怀交给了罗忠文一个沉甸甸的公文包,里面装着重要的军事文件和机密电报,足有三十多斤重。

彭老总信任他,只对他说了一句:“这包东西绝对不能丢。”

罗忠文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毫不犹豫地扔掉自己的背包,把那只公文包牢牢系在身上。

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紧,他和部队失散,被迫藏身在山洞中。

连续两天,他只能靠着山泉和野草充饥。

到了第三天,他咬牙冲出包围,翻山越岭走了六天,终于找到了部队。

和部队汇合时,他脚步踉跄,衣服也破了,可身上的公文包却完好无损。

彭德怀看到后,当场表扬了他,命人给他立功嘉奖,并亲手授予他一面奖旗和三十元边币。

1949年,罗忠文随军委到北京时,已经年过半百,再加上之前两次负伤,身体一直不太好。

领导决定让他留在北京休养,可他却坚持要回乡务农。

咸宁县委想让他当乡长,他谢绝了;县委在县城给他安排了一套房,他也不去住。

1958年,我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

之后几年,很多农民的温饱都成了问题,饥荒严重。

罗忠文和一些村民想利用田边地角种点粮食,结果也被生产队没收了。

罗忠文心急如焚,决定直接到北京中南海汇报。

罗瑞卿了解了情况后,立刻让中央军委办公厅写了一封信给咸宁县人民武装部,让他们照顾罗忠文的生活。

咸宁县发给罗忠文一张“特殊供应证”,每个月发给他20元的优抚金。

中央也指示当地政府打开国库,给当地群众每人发5斤的救济粮。

罗忠文一生不愿给组织添麻烦,也从不伸手要帮助、要照顾,但却为家乡的人民做了不少事。

1975年,罗忠文去世,军分区特意为他召开了追悼会。

2008年,儿孙们在他的坟前立了一块碑,碑文写着:“革命千秋古,传统万代兴”,横额“老红军”!

参考资料

香城都市报:祭老红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