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原创 等农村最后一批留守老人去世以后,我觉得农村就会整个变空

   日期:2025-11-01 01:30:08     来源:贱议你读史    浏览:0    评论:0    

我每次回到农村老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随着最后一批留守老人都不在之后,很多地方的农村怕是要整个变空了吧。尤其是这两年,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

似乎,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结局。

也就是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村子里年轻人的身影才变得多起来,就像是候鸟一般,来了,待上几天,又飞走了。

等着来年又飞回来。

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还不是除夕,是从初一开始到初三。

家家户户开始串门,村子里也就多了些许人气。

初五、初六,年轻人大包小包的,陆陆续续的踏上返城之路。

那个热闹的院子、村子,又回到了冷清。

这些年轻人,不管在外面多忙碌,过年还是会拖家带口的回到村里。是因为老人还在这里,只要有老人在,村里就还有一个家,村里还有一个根。

一旦这些老人不在了,村里的家也就没了,根也就没了。

那么,以后的春节,这些年轻人就不会再回来了。等他们的儿女们长大以后,对村子,或许已经没了记忆。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曾经在村里的家,也不是孙子孙女的家,也不是他们的跟了。

这也不怪年轻人,农村的生态不适合年轻人生活。

在村里,除了干农活,就没有别的生存条件了。很多年轻人,都跑去南方、东南方打工。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心里也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在城里买房,安家。

毕竟,村里的医疗、教育、交通、生活配套各方面,是赶不上城市的。很多从村里出来的人,他们想扎根城市的想法,大部分也是为了子女考虑。为了子女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努力工作,扎根城市,不会再回农村。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村里还有个小学。

学校虽然很破,课桌也很破。

每天清晨,教室里都会传来朗朗读书声。

后来,我记得好像是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吧,村里的小学撤了,我就转去了乡里面的学校。

年纪还小,我就寄住在大伯家里。

升到初中,就开始住校了。

高中,就去了县里的学校。

大学,又来到了省城。

好几年,我回乡小学转了转。

教学楼翻新了,但是也荒废了。

听人说,周围几个毗邻着的乡小学合并了。

村里、乡里,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越来越少。

很多在城市扎根下来的人,会把孩子接过去,上一所更好的学校。

或许,会有人问,那农村以后都消失了,怎么办呢?

这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反倒是一种已然可以预见的结果。

也会有人会觉得,农村的消亡,是一个悲哀。

错了,村子不会消亡,反而会是以另外一种全新的姿态重生。

别担心没人种地,说句夸张的话,成立一家几十万人的国企,就能很轻松的把农村所有的耕地全部都包了。

那时候的村子,就是新农村、新生活。

而萧瑟、萧条,人气稀少的农村,我们可以怀念,但不能眷恋。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