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辆电车,在没有碰撞、没有高速行车的情况下,突然起火,一些竞争对手甚至趁机落井下石,然而他们恐怕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故反噬的可不是这家电车品牌,而可能是整个电车行业,毕竟他们当初吹过的牛已太多了。

曾经汽车行业是和气生财的样子,不过随着新造车的兴起,汽车行业互撕已成为常态,在互撕的同时,他们还不断夸下海口,这家说是500万以内最好的豪车,那家则说自己是千万以内的豪车,不管如何这辆烧成残骸的电车当属豪车无疑,售价超过50万呢。
只是这次的电车火灾,恐怕将导致高端消费者迅速抛弃电车,毕竟他们不差钱,迅速换车并非难题,电车在高端市场将很难与燃油车竞争,对电车行业来说将是巨大的冲击,如此结果与车企过往夸大宣传分不开,他们抬高了消费者的期待,却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隐忧,加剧了消费者的失望。
这些车企纷纷宣称自家的车最好的时候,他们却少有谈论自己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更多是谈论车上装了大冰箱、大电视,还有智能系统、智驾等等,动不动就是世界领先,这种高调的宣传导致了消费者对他们的过高期待。

大冰箱、大电视确实增加了汽车的舒适性,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毕竟显示了车辆的奢华,然而国庆长假的时候,却说明这些并没什么用,因为堵车以及充电排队等因素,许多车主选择行车过程中关闭大冰箱、大电视以增加续航,续航焦虑无处不在,舒适不用谈了。
智驾曾经是它们宣传的重点,然而自从今年3月份一单严重交通事故之后,应急管理部、工信部等纷纷发声指出国内的智驾大多属于L2级别,是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提醒驾驶员需要时刻双手握住方向盘,注意道路状况,不要过于依赖智驾,高速公路更在醒目处提醒慎用智驾。
在这些牛皮一一戳穿之后,如今轮到了电池技术,他们都喜欢说自己采用的电池与特斯拉一样从哪个哪个厂商采购,因此电池安全性是一样的,然而如今发生的电池起火事故却揭示了,虽然大家从同一家电池厂家采购电池,但是实质却还有所不同的。

电池厂家会给汽车企业提供电芯或电池包,而即使采用了电池厂家的电池包,BMS(电池管理系统)仍然需要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而这恰恰是电车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这次发生火灾事故的电车所采用的电池是更加容易起火爆炸的三元锂电池,更需要汽车企业有自己的独到技术驯服它。
采用了电池厂家的电池包,汽车厂家需要有更高技术的BMS系统,控制好电池包里电池的工作温度,确保电池在充电时以最合适的电压、电流充电,例如在20%以下和90%以上采取慢充方式,快充只是在电量处于20%-90%之间进行;放电的时候避免车辆在加速时过度扯电,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会发热,BMS系统更要及时发现电池是否过热以迅速控制充放电速度。
相比之下,电车企业之中,特斯拉就仅是从电池厂家采购电芯,自行组装电池包,据一些拆解人士拆解特斯拉的电池包发现它的电池包至少分成四个模组,除了电池包外框极为坚固之外,四个电池模组之间还有三根支柱,确保了电池包在遭受冲击之下,电池包坚固到足够应付冲击。

特斯拉的电池包还细致做到了对每颗电芯的温控管理,它采用液冷系统,液冷膜片包裹着每颗电池,如此确保了每颗电池的散热(夏天、充放电时需要散热)、加热(冬天过度寒冷时又要先给电池加热),据悉在充放电方面,特斯拉的电池包可以做到对每颗电池进行监控,确保最合适的电压电流。
曾经BMS系统是被车企故意忽视的关键技术,如今这辆起火的电车无疑凸显出了BMS系统的重要性,以后这些车企真要谈技术的时候,就拿自己的电池包和BMS系统好好来与特斯拉对比一下吧,其他附加设备并不代表着电车的核心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