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11日电 (张楠)“这次沟通太透明了,我心里的疑问全解开了!”西霞社区居民杜先生感慨道,在河南洛阳孟津区“和合之家”委员会客厅,一场关于小区公共车位安装充电桩的协商调解会破除了他的“心结”。
小支点撬动大治理,“和合之家”委员会客厅是孟津区政协推动委员下沉基层的支点之一。自去年以来,该区政协以7个“委员会客厅”和26个“委员之家”为平台,推动委员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委员们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先后举办“有事好商量”议事活动36场,开展微调研20余次,助力化解各类基层纠纷30多件。
“我们让协商议事更贴民心,把委员会客厅打造成凝聚共识的‘连心桥’。”西霞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红说。
协商不止于“说”,关键在“果”。在十三朝古都河南洛阳,政协协商正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建设。通过构建全链条协商工作闭环、打造特色履职品牌,洛阳市政协将议事堂变成汇聚民智、破解难题、凝聚共识的平台,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实践。
洛阳市政协调研室副主任周慧介绍,近年来市政协出台了《年度协商计划推进机制》等系列制度,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洛阳市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运用实施办法》,为协商成果“落地生根”提供了制度保障。
真商量才能解决真问题,为讲述委员履职故事,洛阳市政协打造全媒体栏目《洛事好商量》。其精髓在于“真”——没有脚本的协商现场,直面问题、平等对话。栏目已播出12期,话题全部来自群众关切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养老”等。节目不仅记录怎么办,更追踪办得怎么样,确保群众诉求能“真解决、真满意”。每期视频号播放量逾两万次,在委员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委员会客厅也在向专业领域延伸。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南省政协委员张志勇聚焦“数智强省”建设,他提交的多项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提案被采纳落实,助力洛阳打造产业新高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洛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周宏伟表示,七年间持续聚焦这一国家战略,开展履职活动30余次,推动全市建成多条幸福河湖,伊洛河(洛阳段)更获评全国美丽河湖。
这场从“议事堂”出发的协商实践,正将民主协商深深融入基层治理,用丰富的“民生菜”炒出了治理现代化的好味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