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特色养生蔬菜——山苏的采收旺季。走进清远市荣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筐筐新采摘的山苏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的山苏因口感清脆、品质优良,成为餐桌上广受欢迎的尚品佳蔬。
目前,清新区已发展起规模超千亩的山苏产业,日销量稳定在1300斤左右。这些优质山苏,不仅持续供应珠三角地区及多家合作酒店,更凭借供港澳资质,成功走入港澳市场。
田间采收忙 村民增收有门路
清晨的基地里,一片忙碌。工人们俯身田间,手指轻巧地摘下山苏鲜嫩的叶片。她们大多来自附近村庄,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工人们正在基地里采摘山苏。胡艺仪 袁子婷 摄
“我们荣盛公司这个基地长期雇了七八位阿姨,采收高峰期还会多请十多个临时工,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钱挣。”公司主管何欣妮介绍。这片绿意盎然的产业,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着健康食材,也悄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工人手中,每一片山苏都被精心对待。基地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目前种植面积约220亩,今年又稳步扩种了七八亩。“山苏生长周期长,我们逐年慢慢培育,只要环境适宜,全年都能采收。”何欣妮说。
绿色严标准 品质安全可追溯
据了解,山苏种苗源自台湾,部分老株已有二十多年株龄,现存老株530多棵。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健康理念,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山苏不能打农药,除草全部靠人工,确保零化学品投入。”何欣妮表示,每一批山苏都会进行农残检测,并为合作酒店提供备案,真正做到安全可追溯。

新鲜采摘的山苏。胡艺仪 袁子婷 摄
山苏不仅口感出众,还具有多种养生价值。何欣妮指出,它有助于降三高、尿酸和血压。而那些不再适合鲜食的老叶,也不会被浪费,基地会将其统一回收,制作成山苏茶,延伸产品价值。在烹饪方式上,山苏可荤可素,白灼、冰镇、打火锅或清炒皆宜,核心就在于保持它那爽脆的本色。
在基地的厨房里,该公司现场主管吴志文现场演示山苏的烹饪方法。只见他将刚采摘的山苏快速焯水、过凉,随后与爆香的蒜蓉、豆豉、姜丝一同翻炒,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焯水两三秒就要捞起,这是保持脆嫩的关键。”吴志文边操作边介绍,“喜欢辣味的可以加点辣椒丝,想要原汁原味的,直接焯水后蘸酱油芥末也很爽口。”说话间,一盘色泽翠绿、香气扑鼻的豆豉炒山苏已经出锅,清脆与咸香交织,成为这个采收季最地道的风味。
产销双保障 鲜蔬直达大湾区
如今,基地这些新鲜采摘的山苏正持续不断地发往珠三角地区及本地十余家合作酒店,常常供不应求。依托“线上商城+线下配送”的模式,该基地的日销量稳定在300至450斤。
为保证山苏的最佳口感,采收与运输环节尤为讲究。“我们只在清晨采摘,避免午后高温影响叶片脆度。采摘后立即送入冷库预冷,下午统一发货。”何欣妮介绍,省内订单通过顺丰次日达,省外订单则采用空运,确保消费者在三天内品尝到最佳风味。
从田间管理到采收运输,从多元烹饪到产品延伸,山苏的“出圈”之路,离不开对品质的坚守与模式的创新。它不仅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增添了一抹健康的绿色。这股来自清新山野的自然之味,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串联起城乡、联结起生活,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温暖而持久的风味线索。
撰文: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胡艺仪 袁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