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西贝伦11月21日电 行走拉美手记丨亚马孙河口的生态农业尝试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赵焱 杨家和
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的马拉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每年雨季时有一半面积会被洪水淹没,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近些年,巴西农业研究公司在当地开展生态农业尝试,帮助居民改善生产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经济收入。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巴西贝伦举行期间,记者应邀参加了生态农业项目“马内亚伊”位于马拉若岛的一处示范中心的正式落成仪式。
马拉若岛北为亚马孙河主流,南为帕拉河,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该岛紧靠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沼泽和热带森林。由于水路阻隔,人烟稀少,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来衡量,该岛是贝伦所在帕拉州最贫穷地区。
“马内亚伊”示范中心位于萨尔瓦特拉市,距离贝伦直线距离约80公里。受潮汐因素影响,记者近日跟随巴西农业研究公司团队,早上6点多就乘坐快艇从贝伦出发,9点过后抵达马拉若岛卡马拉码头,之后又乘坐半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抵达该示范中心所在的村落蒙萨拉斯。
“马内亚伊”是葡语音译,意思是“阿萨伊林最低生态影响耕作方式”。阿萨伊棕榈树也叫作“千叶菜棕”,可以长到25米高,其果实、叶子和内胆等均可食用。“千叶菜棕”名字由来可能就是其独特叶子结构和能够作为蔬菜食用的嫩茎。
帕拉州是巴西阿萨伊棕榈树分布最广的地区,阿萨伊果产量占全国约90%。近年来,阿萨伊果在国际上声誉鹊起,其果肉富含维生素C、磷、钙、铁等营养成分,且含有大量多酚和花青素,抗氧化效果显著,因此被誉为“超级水果”“保持青春的神奇果实”。
当地村民伊沃尼告诉记者,以前由于阿萨伊果卖不出价钱,他们主要是卖“棕榈芯”挣钱,也就是阿萨伊棕榈树的内胆,所以会在棕榈树还未长成的时候就加以砍伐,取出其鲜嫩内胆。后来阿萨伊果市场价格上涨之后,村民砍伐了其他作物,只种阿萨伊棕榈树,但阿萨伊果产量总是上不去。
巴西农业研究公司项目负责人安德森·塞尔维亚介绍说,单一作物农业模式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方式。而“马内亚伊”是一种混合农业模式,它根据当地整体生态系统确定作物品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除了阿萨伊棕榈树之外,还必须保留若干其他原生树种,同时也会种植菠萝、木薯、柠檬等作物,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生态链。
蒙萨拉斯生产合作社负责人卡洛斯·维森特表示,“马内亚伊”给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从项目在当地执行一年多的情况来看,阿萨伊果产量同比增长30%左右,尤其淡季产量明显高于以往,阿萨伊果能够在市场上卖到更好的价钱。
蒙萨拉斯村隶属于萨尔瓦特拉市,“萨尔瓦特拉”在葡语里的意思是“拯救地球”,村民们知道COP30的参会代表们正在贝伦努力拯救地球,而他们目前从事的生态农业项目,正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有益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