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安圣琦 记者 唐佳燕
不少人说,11月的云南昭通,遇到强“寒流”来袭。这里的“寒流”,指的是突然爆红的“云南Bigbang”。
普普通通的乡村农家小院,偶尔入镜的小羊小狗,随手摘下的玉米,几十块的首饰,抹把水定型的头发……这群“土掉渣”的农村小伙,表演模仿的却是风格鲜明的韩团唱跳。仿佛一夜之间,流量猝不及防地砸中了他们。提起“云南Bigbang”,就连本地出租车司机都能说上几句。
他们风格鲜明,却依然能固守农家孩子的底色:即便直播间有10万人围观,只要播满一小时,他们也会立刻下播,转身钻进地里干农活。
这场模仿韩流的草根逆袭,能否被复刻?在昭通,有一群曾经的留守女孩也正尝试着闯一闯。网络上人声鼎沸,直播间风起云涌,可这群女孩所处的昭通郊区的街巷依旧如往常,透着几分寻常的空荡和孤寂。
农家兄弟男团“蹦山咔拉咔”
上午十点,直播准时开始了。
声音从一扇红色铁门里钻出来,门里寥寥数人的直播间,对应着网上超过10万人的观众。门外的农村小路空无一人,一只棕色的小狗低着头,从门缝往里瞅。一个穿灰袄的女人在扫地,扫帚划过地面,“唰唰”声渐渐飘远。

蹦山咔拉咔家门口(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拍摄)
门里是五兄弟的草根组合,名叫“蹦山咔拉咔”。没有专业舞台,他们用三轮车当道具,烧一把玉米叶造烟雾。亲切的背景、名流韩团的音乐和编舞、夸张的妆造、卖力的演出,突然就引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关注。2025年10月23日,他们在昭通陡街模仿BIGBANG的一条视频,在抖音的点赞量超过430万,原本60多万的粉丝量一路上涨,如今已超270万。
五兄弟所在村子,有2000多户村民,位于云南昭通鲁甸县龙树乡,与四川宜宾交界,距离昭通市区约40分钟车程,海拔2180米。家家户户门口堆着玉米,空气里弥漫着柴火味,男团BIGBANG的韩语歌在村里回响,和灰扑扑的村子显得格格不入。地里种着烤烟、玉米和马铃薯。绕着村子走一圈,少见青壮年,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蹦山咔拉咔家门口小路(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拍摄)
“蹦山咔拉咔”的老大关恒初中毕业就出来讨生活。他说自己学过理发,在工地上搬过砖,也在酒吧驻唱过。兄弟几个都早早辍学,老二关锦读到五年级,老三关启读到初中,老四关亚读到高中毕业,老五关正是五兄弟中唯一读完大学的。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关恒总说自己的童年不算困苦,对着镜头,他笑着说“家里种着洋芋、玉米,后面还有稻子,能吃上大米,闲着没事就想吃洋芋,反正总能管饱。”走上网红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一直想多读点书,可现实不允许,只能试着在网上找找机会。”
五兄弟“苦尽甘来”的故事打动了网友,有人在视频下留言:“这个家把苦吃完了,开始享福了。”
五兄弟有多火?村里人没概念。80多岁的张大爷和老伴带着两个小孙子过活,7个儿女都在外打工,他们看不懂屏幕里的唱跳,只说“不吵不骂,不干坏事,就挺好”。小卖部的老板娘能听清音乐,有人问吵不吵,她摇摇头说“挺热闹”。今年过完年,就有一群年轻小伙在门口对着手机直播,“有时候拿着菜刀对着手机喊,后来又开始唱歌跳舞,也听不懂他们唱的什么”。

网友评论
关恒的三叔在村里种地、开拖拉机维生,他说,五兄弟爆火带来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人”。11月的一天,侄子五兄弟在自家玉米地里,他亲眼看着他们的视频账号数据涨了起来。
关恒的三叔告诉记者,他们兄弟姊妹有九人,关恒的父亲排行老二,他排行老三,一家祖祖辈辈都住在村里,后来陆续离开。关恒的父亲在外务工,5年前在工地上干活时出意外离世。
三叔回忆,关恒的父亲在世时,也曾因为关恒出去唱歌、跳舞、在酒吧里上班,跟儿子争吵过。他觉得,儿子应该干点正经营生。关恒曾在采访中说,“做这些事情不知道要做给谁看,想证明给父亲看已经没有机会了。”

家中的小羊(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拍摄)
直播结束,小院的红色铁门被打开。没了音乐,这个院子和村里其他农家小院别无二致。两层小楼对面是羊棚,两只小羊从栅栏探出头望着生人。一旁的牛棚里,几头牛在安静进食。牛棚对面是小巧的鸡舍,三叔在舍前搅拌饲料,屋旁的菜地绿油油的,金黄的玉米整齐堆在一侧。
在蹦山咔拉咔的评论区,偶尔有人质疑,模仿是否涉嫌侵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BIGBANG的歌曲旋律、歌词属于音乐作品,其连贯且具独特风格的编舞属于舞蹈作品,受法律保护。其他组合模仿编舞或者音乐旋律进行改编创作需要经过同意,未经同意擅自改编属于侵权。如果只是模仿舞台风格、表演氛围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构成侵权。

蹦山咔拉咔直播小院中的菜地(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拍摄)
团队两名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他们称,由于档期紧张,五兄弟要赶去给县文旅局拍摄视频。
随后,一行人急匆匆地离开了,整个村子连一丝音乐声都没有了,重归往日的宁静,只有鸟鸣和犬吠偶尔传来。

蹦山咔拉咔一家出游(图源账号视频截图)
草根爱豆的“赛博站姐”
蹦山咔拉咔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说,他们“真诚”还“努力”,他们的故事“感人又励志”。
关恒(蹦山咔拉咔)的账号下,10个粉丝群均已满员。购物平台上,印着他们卡通形象的周边产品及真人照片周边也已上线。从他们发布的视频中能看到,已有粉丝主动上前要求合影留念。就连他们有一次在机场转机时,也有粉丝前来“接机”。
23岁的小鹿是270多万粉丝中的一员,她是最近才喜欢上蹦山咔拉咔的,有人叫她“赛博站姐”。
9月底,她耗时近两小时,从蹦山咔拉咔的直播中截取了六七百张图,挑选了一张清晰的,调了色彩,发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网友看到了,开玩笑地叫她“赛博站姐”,她自己也调侃地回应说:“他们是草根爱豆,我就是赛博站姐。”

小鹿制作的图
小鹿第一次看到蹦山咔拉咔的视频,就觉得他们“很招好感”,小鹿说。之后她一场不落地追直播。除了唱跳,她还看五兄弟装修房子,下地搬玉米。她印象最深的是家中两个兄弟,在没装修好的房子里剥玉米皮。“早上唱跳,下午回归农家生活”,兄弟间亲密的感情和朴实的生活让小鹿觉得很感动。
早期设备差,蹦山咔拉咔经常在漏雨的棚里,淋着雨拍摄。一次直播中,关恒在破旧的拖拉机上唱歌跳舞,小鹿眼眶发热,“希望像他们这样努力生活的人能被更多人看到”,这是她修图的初衷。

小鹿为蹦山咔拉咔制作的站图
小鹿觉得自己和关恒有相似的经历,对蹦山咔拉咔的喜爱像一种“情感寄托”。她觉得,他们五兄弟的人生经历或许能给人带来力量。
现在,随着蹦山咔拉咔走红,小鹿开始尝试学习剪辑和修图。她想:“如果有一天他们开演唱会或者见面会,我就带着相机去当站姐,给他们拍照片。”
流量的吸引
蹦山咔拉咔的走红,给那些既想留在家乡、又暂时没有出路的年轻人带来了一点尝试的勇气,也是一种诱惑。这其中,有四个女孩走进玉米地,开始模仿韩国女团的表演。2025年11月8日,昭通本土女团“土NE1”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唱跳2NE1的《Fire》,单条视频获赞百万,六条视频累计涨粉6.4万。
女团土NE1的拍摄场所是位于昭通市郊窄街的一片玉米地。地是队长小马亲戚家的,排练场地是另向亲戚朋友借的。平时,她们在一家公司的二楼露天平台上排练,这里站上七八个人就显得有点拥挤,墙上有三面镜子,音箱是表哥帮小马租的,表面已落了一层厚灰。

土NE1在苞米地接受采访(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拍摄)
玉米地旁的乡村土路上,汽车轰鸣声不断,尘土飞扬。玉米收割后留下了斜切的根部,田里深浅不一,稍不留意就可能踩空。女孩们却健步如飞,小马说,她从小就在这片玉米地里跑,早就习惯了。在视频下方,有网友调侃她们跳完舞像长高了5厘米,其实都是脚上沾的泥。“跳到最后鞋都很重,提不起来了”,她们笑着说。
这四位女孩都毕业于昭通学院,因热爱跳舞而结缘。29岁的队长小马是全职宝妈,她最早认识了现年27岁的小雪,后来又结识了23岁、正在找工作的小万,以及22岁、大四在读且在高中实习带音乐鉴赏课的璐璐。
虽然年龄各异,但四姐妹经历相似,她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或外出打工、或离异,家中多有兄弟姐妹。小马兄弟姐妹一共六人,她排行第五,幼时父母到广州打工,上学后由已上六年级的哥哥照料。小雪在几个亲戚家辗转长大,小万自幼父母离异,母亲一人打工把小万和弟弟拉扯大,璐璐的父母都是果农,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四姐妹小时候在昭通读书,她们从没想过要去外面的世界,总以为最好的学校就是昭通学院。小雪做过鞋店销售,小马毕业后四处参加考试,曾因0.05分的差距,没能成为一名警察。她们都努力争取,可岗位实在太少,随便一个岗位就有七八百人竞争,城里的工作机会也不多,多数是工资两三千元的销售岗。

土NE1获赞百万视频
女孩们觉得自己“平平无奇”。她们从没想过靠“土NE1”账号挣大钱,目前账号也没有实际收入,接农村喜事商演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来回车程常常要好几个小时,还得在乡里停留一两天,每人每次能拿到200元。偶尔也会被骗,有好几次,表演结束后,她们被联系人删除,报酬也没结清。
小马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在手机店门口跳舞。当时老板在学校看到她们表演后,邀请她们去店门口跳舞,每人给80元。跳舞时有路人经过,她们还得帮忙推销,有些路人会直接对她们说:“不要挡路,往旁边挪点。”
小万说:“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份工作太不上台面了。”她们早已不是第一次被这样打击或经历旁人异样的眼光,“但我们不擦边,跳得很正常,服装也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