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四川省平昌县江家口镇东龛村的田埂间、院坝里,常常能看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驻村工作队队员带着微笑忙碌的身影。自驻村以来,工作队以“微笑服务”拉近距离,以“细微行动”破解难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微笑行动”成为乡野间最动人的风景。
田埂间的求助 微笑应承解民忧
“我家种的蒜苗叶片发黄,不知道咋回事?你们从农科院来,能不能帮我看看?”东龛村八社村民王兴朝大叔攥着几片发黄的蒜苗叶,一脸焦急地找到驻村队员郑建敏副研究员。
“王叔您别急,下午两点我们准到您家地头!先摸清情况,再找所里蒜苗专家会诊。”郑建敏脸上漾着亲切的笑容,一句话让王大叔悬着的心落了地。
这样的场景,在工作队驻村的日子里已是常态——村道上偶遇时的随口咨询,傍晚院坝边的登门求助,电话里的急切问询,“玉米叶片发紫咋回事?”“油菜长斑是不是生病?”“啥品种洋芋好吃又高产?”随着与村民们的熟络,大家都知道这三位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驻村干部“有真本事”,更有“好脾气”,遇到农业难题总愿意找他们聊聊。
果园里的会诊 远程支招稳收成
11月12日,东龛村四社村民王丕荣急匆匆找到工作队,“我家近200株耙耙柑和柑橘,落果落得厉害,虫子也多,这可咋办啊!”第一书记张浙峰当即带着队员赶往果园,蹲在果树下仔细查看落果、观察叶片,还掏出手机拍下病虫害细节。
“王大爷,您看我们这就联系农科院园艺所的何礼研究员,让专家远程看看。”张浙峰一边安抚老人,一边迅速拨通视频电话。镜头前,队员们细致展示果园情况,何礼研究员精准判断出是肥力不足加虫害侵袭导致落果,当场给出“培肥壮苗+封闭灭杀虫卵+关键期喷药”的解决方案。看着队员们忙前忙后,王丕荣紧紧握着张浙峰的手:“谢谢你们,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谢谢!”张浙峰笑着回应:“果树生长期长,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们!”

工作队在王丕荣果园查看落果原因

现场连线柑橘专家何礼研究员予以解决
院坝里的讲堂 微笑科普传新知
驻村走访中,队员们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多,不少人患有慢性病,同时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知之甚少。为破解这两个难题,11月19日,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开办了东龛村首届“关爱健康、保护环境”乡村治理科普讲堂。
“大爷大妈,高血压患者饮食要少盐少糖,每天盐摄入量别超过5克……”镇卫生院王远东医生的讲解通俗易懂,队员们在一旁微笑着帮老人递水杯、翻讲义;垃圾分类环节,队员们拿着自制的分类资料,用“猪能吃的是厨余垃圾,能卖钱的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直白表述,让村民们一听就懂。整场讲堂笑声不断,散场时村民王大洲大叔说:“这样的讲堂太实用了,希望以后多办几次!”

科普讲堂邀请王远东医生讲解慢性病管理知识
寒冬里的慰问 微笑暖心传真情
今年8至11月雨水偏多,村道青苔遍布,湿滑难行。眼看天气转冷,工作队惦记着村里的独居老人和残疾老人。11月22日,队员们自筹部分资金,又从村致富带头人王吉元、黄燕的农家乐筹集善款,采购了大米、面条、纸巾等生活用品,开启暖心慰问行动。
“罗大爷,天冷路滑,没事少出门,有需要就给我们打电话!”在独居老人罗显文家,队员们帮老人检查了门窗,把慰问品交给老人,耐心叮嘱出行安全。老人拉着队员的手,眼眶泛红:“你们比亲人还贴心!”随后,队员们又走访了多位相对困难老人,每到一户都带着微笑嘘寒问暖,让寒冬的乡村充满暖意。

驻村工作队看望独居老人罗显文

驻村工作队慰问残疾老人
地头的回访 微笑见证解难题
11月22日下午,驻村队员郑建敏带着蒜苗专家苗明军的“诊断方案”,再次来到王兴朝的蒜苗地。“王叔,专家看过了,不是病害,主要是肥力不足,喷点叶面肥再加点杀菌剂预防就行。”郑建敏细心地给王兴朝讲解配比药剂、掌握喷施技巧。
原来,队员们当天就联系了苗明军副研究员,通过图片和视频精准判断病因,还协调镇质保人员苟中平备好物资。看着绿油油的蒜苗有了“救星”,王兴朝握着郑建敏的手笑开了花:“你们这贴心服务,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真希望你们能一直留在这儿!”

驻村队员郑建敏为王兴朝大叔讲解叶面肥及广谱抗菌剂等使用方法
2021年至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如果说乡村振兴是宏伟蓝图,那驻村工作队的“微笑行动”就是勾勒蓝图的细腻笔触。一句暖心的回应、一次及时的会诊、一场实用的讲堂、一份寒冬的慰问,这些细微行动如同星星之火,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东龛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编辑| 赵宁宁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来源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驻村工作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