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最近,这句在社交平台上火爆的歌词,无意间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
它用最朴素的文字,凝聚了人们骨子里最深沉的两种情感:一边是辞家千里的依依不舍,另一边是务必争气的孤勇前行。这种情绪与共鸣,于今日的中国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在凌晨的实验室里,在飘雪的边疆岗哨,在广袤的基层乡村……这14个字恰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万千异乡人的情感闸门。初冬时节,在这股情感暖流中,河南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在外服役的第五年,今年春节可能又不能回家陪父母了,我为祖国在站岗!”“想屋前山上下来的小河,想门前父亲种的柿子树”“要喝胡辣汤,要吃烩面”……河南文旅抖音评论区,正在被越来越多在外奋斗的豫籍游子包围。
故乡是根脉,他乡是梦想。一股力量推着我们往外走,一股力量拉着我们向内收。正如蒲公英的种子挣脱母体,只为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飞扬扎根。
不久前,远在几千里外的广东,河南省体育代表团549名运动健儿在赛场争气。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圆满落幕,我省最终共斩获19枚金牌、15枚银牌、15枚铜牌,取得河南自1959年参加首届全运会以来的历史第二佳绩。
焦作货车司机“牛二哥”牛保红的散文《车轮上的文学路》登上《人民日报》。这位开了30年货车的中年人,在行驶超过200万公里后,用文字写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恰似刘诗利的土黄色背包里,除了简单生活用品,也藏着他对诗词的痴迷。这些河南人用行动证明,争气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把生活过成诗篇。细细想来,如今的争气,早已不再与“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这般宏大的成功叙事紧密捆绑,它更多关乎个体不断向内求索,对自我价值的探寻。
当爱说“中”又不甘居中的河南人,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出海豫企也愈发彰显出这份争气。正如宇通客车的经典车型T7,其谐音“提气”恰巧代表了河南制造的底气与实力,如今正在驰骋全球。蜜雪冰城与致欧家居,一个让“雪王”标识闪耀东南亚,一个被家居业界誉为“线上宜家”。它们不再是简单地将产品卖到海外,而是系统化地将品牌、供应链和运营模式植根于异国土壤,展现出豫企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深刻蝶变。
激烈的赛场,万变的市场……河南人的争气从不张扬,却总能在平凡生活中迸发惊人力量。它源自中原沃土的深厚滋养,源自中原文化讷于言而敏于行的集体基因,最终体现为勤劳质朴、创新出彩的日常行动。
当然,辞家千里,出门在外,除了争气,更要保重。学会张弛有度,学会稳步前行,就像河流奔涌,或激越或舒缓,终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