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当涂护河镇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日期:2025-11-24 13:01:30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0    评论:0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4—2025年度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支撑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案例》,当涂县护河镇兴禾村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凭借“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关键技术”成功入选。这是该农场继连续三年夺得全省油菜高产状元后,再获国家级认可,彰显了护河镇聚焦智慧农业、综合种养、观光农业三大领域,推动现代农业全链条升级的显著成效。

智慧赋能筑牢高效种植“科技底座”

“智慧农业平台通过大数据反馈,给我们农业精准化带来了重要支撑,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绿梅水稻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程皖感慨道。

在护河镇幸福村、兴禾村高标准农田里,农业四情监测设备、微型气象站、病虫害防控监测站等智慧农业设施全面铺开,实时捕捉土壤温湿度、pH值、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动态,为农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灌溉、施肥方案,既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又保障作物优质高产。如今,无人机飞防、太阳能杀虫灯、粮食筛选烘干一体机等新型设备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注入“科技动能”,让高效种植有了坚实支撑。

“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田间管理‘精准施策’,农户跟着数据调整管理措施,成效立竿见影。”当涂县护河镇农办副主任尹治星介绍,当地已实现智慧农业技术全覆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种养融合拓宽生态增收“多元路径”

走进护河镇青山村光峰家庭农场,水塘里的豆蟹(二龄蟹)长势正旺,种养大户俞光峰正在精心投喂饲料。“今年在‘稻虾轮作’基础上,我尝试养殖豆蟹,先选50亩进行试验,效果理想后再扩大规模。”青山村光峰家庭农场负责人俞光峰介绍,这是他继稻虾轮作后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尽管经验不足,但在镇农技专家指导下,许多技术难题得到破解,预计今年豆蟹产量可观。“按照当前的长势,预计每亩能增收1000元。”俞光峰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从起初的先虾后稻,到后来的两季虾-季稻,再到如今两季虾-季稻加上-季豆蟹,这种“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而且各物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小龙虾、螃蟹取食田间杂草和害虫,排泄物化作水稻天然有机肥,既减少化学投入,又让水稻和水产品品质双升,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在俞光峰的带动下,蟹麦轮作、稻虾蟹连作的综合种养模式在当地得到有效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拓宽了路径,并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前来考察学习。“复杂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综合种养模式的核心优势。”尹治星解释道。

农文旅融合让“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秋末冬初,趁着晴好天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户外,走进田野。在护河镇一处家庭农场,前来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水质好,鱼鲜景美,既能享受垂钓乐趣,又能亲近自然,太惬意了!”垂钓爱好者孙先生点赞道。

依托境内460公顷水域资源,当地因地制宜,对村集体水面进行发包,发展水产养殖和休闲垂钓;借助万亩油菜花海,打造集观光、旅游、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护河镇深挖“花资源”,做强油菜全产业链,以“强产业”赋能“花经济”,还将“赏花经济”植入田园采摘、特色农业、民宿度假、亲子互动、研学康养等多种元素,融入田园文化、耕读文化,推动“走马观花”向沉浸式体验转型。

“我们要让游客留下来、慢下来,让‘流量’真正变成‘留量’。”护河镇党委副书记许青青表示,未来将持续升级现有项目,引进高质量农文旅业态,加速“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切实让农业产业更具活力、农民增收更有保障。(通讯员 邓磊 尚洋)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