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从招聘会上的“双向奔赴”,到校园里的琅琅书声;从老年食堂的暖胃暖心,到“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走在城区大街小巷,这些浸润在日常里的幸福,如暖阳般洒向千家万户,又转化为推动南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十四五”期间,南阳用实干回应期待,用温情浇灌幸福,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分量的“民生答卷”。

就业扩容:更多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拿到中医艾灸疗法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卧龙区七一街道居民白艳荣喜不自禁:“通过培训,我真的学会艾灸和按摩了,人社部门还推荐我到艾灸馆上班。”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技能培训成为南阳万千劳动者迈向高质量就业的“金钥匙”,让他们就业更有底气、饭碗端得更稳。
这5年,南阳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按需定制、分类培训、精准对接”,开设各类符合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0.32万人次,促进更多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太让人惊喜了!我在‘宛城区低空经济零工市场’登记信息后,无人机业务一下从植保飞防扩展到光伏板吊运、清洗及大楼清洗等,有活干,收入自然就增加了。”近日,鲲鹏通用航空南阳分公司无人机飞手刘贞开心地说。
这5年,南阳市着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个诸葛英才市级综合性零工市场、21个县级零工市场,新建、改建223个零工驿站,同步布局2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
同时,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市人社部门精心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人才夜市、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招聘活动,全市年均组织各类招聘会350余场,服务企事业单位8000余家,提供岗位30余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5万余人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5年来,通过一系列就业扩容提质的有效措施,南阳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01万人,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助力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养老服务:“多元养老”绘就幸福夕阳红
“老年食堂的饭菜荤素搭配、软烂可口,一顿饭花不了几块钱,还有志愿者上门送餐,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家住宛城区仲景街道泥营社区的独居老人刘女士,对社区的养老服务赞不绝口。
撑起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伞”。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当下,居家养老“六助”(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服务成为保障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南阳市充分发挥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用,构建三级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将老年人需求、智能养老设施设备、服务供给等连接贯通,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建设老年助餐服务设施874个、村级老年助餐示范点117个,累计为3.19万名老人提供192.9万次“六助”服务。
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5年来,南阳市累计投入19.51亿元用于养老服务建设,共建成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家,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6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98家,完成乡镇敬老院转型104家、农村幸福院390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密实。
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舒心。石头台阶变成了有扶手的平稳坡道,室内配备了沐浴椅(坐便椅)、拐杖……2022年以来,南阳市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低保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改造后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有效提升老年人家庭的安全性和生活的幸福感。目前全市已完成适老化改造3.4万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62张。
打造以中医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院”。南阳市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优势,把“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慢疗”等传统中医药康养手段植入养老机构,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融入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楼上养老,楼下中医药保健,这样的“幸福养老”在南阳市许多养老机构已经实现。

教育提质:城乡一体加速迈向优质均衡
“现在县城的学校和乡镇学校合作办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是既放心又舒心!”新野县王集镇居民李女士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这背后,是南阳市5年来在教育领域持续发力、系统推进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南阳市聚焦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从资源投入、师资建设、改革创新等多维度发力,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更多乡村家庭。
抓建设,强基础,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充。这5年,南阳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00余所,新增公办学位超7万个;学前教育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4.0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48%;中心城区17所完全学校投入使用,市一中新校区、市十五小邓禹路校区、孔明路第一初级中学实现招生,基本满足了孩子们“就近上学、上好学”的现实需求。
城带乡,强带弱,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市成立义务教育集团855个,参与集团化办学改革学校1872所,集团化办学覆盖率96.17%。卧龙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市十五小等19个教育集团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师资、课程、教学等资源共建共享,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双减”落地,快乐伴成长。操场上,孩子们在跳绳、在踢球、在做游戏,一个个活力四射;教室里,舞蹈、手工、音乐等多样兴趣活动,成为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这5年,南阳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把课后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健康向上、公益普惠、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后服务项目,多样化的特色服务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才。

医疗升级: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
7月7日,卧龙区潦河坡镇卫生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一名52岁突发急性心梗的男性患者,在“基层精准处置+总院高效救治”的模式下,成功转危为安。
这场生命的接力,是南阳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的真实写照。“十四五”期间,南阳市以全国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核心,构建起上联省市、下联乡村的五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全力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全市共建成17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全市21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上级医院的同质化服务。
这5年,南阳市加快推进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口腔医院、市眼科医院等一批新院区和项目已陆续建成投用,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全市26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部达标,建成村卫生室41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日益成熟。
这5年,南阳市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持续优化智慧医疗服务场景建设,从就医“一码通行”到影像资料上“云”,再到“医检互认”,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改善;全市2550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跨省联网结算,真正实现了从“看病难”到便捷就医的转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十四五”期间,南阳市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以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幸福底色更加浓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书写人民满意的民生新答卷。
来源:南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