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糖可乐
一起筹款,通过司法拍卖买下85套商品房,一年多来未能办理房产证……这是湖北黄冈市黄梅县齐女士等21人的遭遇。齐女士提供的录音显示,黄梅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答复称,该楼盘涉及查封,存在“一房多卖”等情况,相关信访举报也很多。此前,有关县领导交代过,办理房产证一事暂缓,由县里来协调处理。
齐女士原以为六折买法拍房捡了大便宜,没想到踩了个大坑。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
资料图。图文无关。
2017年年初,湖北黄冈市黄梅县的吴楚CC国际在楼盘未完工前,卖出了124套房子。后来因为开发商拖欠工程款,施工方起诉开发商,法院查封了整个楼盘。
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下,124户业主们开始自救,把剩余的房款凑出来,用来建设房屋的水电、电梯、绿化等工程。政府、开发商承诺会把这124户房屋解封。然而开发商未还清债务,这批房屋也就没有解封。
时间来到2024年,麻城市法院对吴楚CC国际的部分楼盘进行拍卖,包括齐女士在内的21人共同筹款拍下了85套房产,其中38套属于之前自救的业主,有的已装修入住的房屋被纳入法拍范围。
看下来,该楼盘所涉及的经济纠纷、行政监管以及法律问题,非常复杂,但可以简单归结到一点:横竖受害的都是普通购房者。
2017年买入新房的老业主惨遭烂尾,只能筹款自救,好不容易房子交付了,8年过去也没能办下来房产证,如今又被法院拍卖,房屋产权岌岌可危。齐女士等21名法拍房新业主深陷“钱房两空”困境,一年多办不下房产证。两边都是普通人的血汗钱,地方左右为难。
事情闹到如今这个地步,不全是开发商的锅,也可直接归咎于有关部门的层层失守。
首先,当地法院没有充分核查房屋实际占用情况,就将这部分房子打包拍卖,成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条就要求,执行法院应当对财产现状进行调查,不得以“现状拍卖”为由免除调查职责。对不动产,应当通过调取登记信息、实地勘察、入户调查等方式,调查权属关系、占有使用情况、户型图、交易税目和税率、已知瑕疵等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麻城市法院拍卖前能核实房屋实际占用情况,把有产权纠纷的房子排除在外,完全就可以避免如今的乌龙局面。
除此之外,最早购房的老业主迟迟没有办下房产证,也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失职脱不了关系。据老业主所说,当年房子烂尾后,业主筹款自救,当时政府和开发商承诺会把这124户房屋解封。但是这笔钱的下落,各方说法不一样。
涉事开发商说保交楼时,只收到1700多万元购房款,全部用于工程建设,公司的财务账目非常清楚。但是另有知情人向澎湃新闻透露,当时保交楼时,业主交了剩余的购房款,共计3000万多元,用于工程建设。但开发商把这笔钱挪用,最后拿房子来抵工程款。
资料图。图文无关。
媒体报道,这栋楼房屋的主人至少有三类,从开发商处购房的业主,通过司法拍卖获得房子的齐女士等21人,以及因抵工程款获得房子的房主。其中,部分房屋或已存在“一房多主”。
开发商的骚操作,让这几类业主都陷入办证难的泥潭。令人不解的是,当初楼盘烂尾,当地政府部门介入要保交房,为何不做好监管工作,推动楼房建设完工并解封,让老业主办好房产证?当时业主们自救的钱到底有没有进入监管账户?如果“保交房”时监管到位,是不是就没有后续的麻烦了?
在过去八年时间里,有关部门监管失职,让老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纠纷成了一笔糊涂账;执行法院在推进法拍工作时,没有搞清楚房产占用现状,让原本就复杂的楼盘产权纠纷雪上加霜。最终承受这一切代价的,却是无辜购房者。
事到如今,当地有关部门理应尽快建立风险处置和联动机制,协调各方矛盾,保障新旧两批业主的权益。当时信誓旦旦“保交房”,结果留下了一个更大的烂摊子,整个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草台班子式的操作,让人目瞪口呆。不管纠纷最后以怎样的方式解决,该追责的,定要追责到人,不能让购房者白白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