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电力数据变身农村“水管家”,山东在全国首创“以电鉴水”改革

   日期:2025-11-25 07:30:42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浏览:0    评论:0    

在广袤的乡村,地下自来水管漏了,如何及时发现?分散于千家万户的供水设施,运行状态如何实时掌握?那些偏远的村落,是否存在供水盲点?这些“看不见”的难题,长期考验着农村供水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在山东,这些农村供水管理的难题找到了一把跨界解锁的“新钥匙”。通过“水电联动 以电鉴水”机制改革,水利系统和电力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用一度电的流动,照亮一管水的轨迹,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本。

困境

传统管理模式遭遇瓶颈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农村供水网络覆盖8.6万个自然村,涉及人口7262万人。近年来,随着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持续提升,广大农民已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跨越,但传统管理模式的短板也日益凸显。

地下自来水管网“看不见”的漏损,是供水企业的“运营黑洞”。在采访中,多位基层水务人员反映,部分地区管网老化,漏水点往往要等到渗水漫出田间或村民报修才能发现。再加上故障排查主要依赖人工巡检,难免出现排查滞后、覆盖不全的情况。

用水户“看不见”的异常,则是另一个“监管盲区”。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对用水户用水行为的监管多靠月度乃至季度一次的人工抄表与巡查,数据采集频率较低,难以保障管理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农村供水点多面广,这些‘看不见’的异常,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如同雾里看花,难以捕捉。”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赵琳坦言,“单靠水利部门单打独斗,即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监管盲区依然难以消除。”

她进一步分析,供水设施的运行离不开电力支撑,这恰恰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关键抓手。然而长期以来,水、电数据处于“信息孤岛”,彼此从不“对话”。“例如‘高用电、低用水’的反常配比,可能暗藏着盗用水行为;零用电的空置户若持续产生水量记录,背后极可能存在管网渗漏;而长期零用水现象,则可能指向水表故障或住户已搬离等情况。”她解释道,“这些隐藏在数据中的异常信号,过去很难被及时察觉。”

如何捅破数据壁垒这层“窗户纸”,让深埋地下的漏损点、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异常行为变得“看得见、管得住”?

破题

电力大数据成监管“透视镜”

面对困局,山东以跨界融合思路破题,在全国创新推出“水电联动 以电鉴水”改革,推动跨行业、跨部门数据共建共享,让电力大数据成为农村供水监管的“透视镜”。赵琳介绍,省水利厅与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水电协同 以电鉴水”专项行动赋能农村供水保障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通知》,标志着这一改革正式落地。

何为“以电鉴水”?通俗来讲,就是以电为镜照水貌,靠数据管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数字化部数据分析处处长常英贤解释,该模式依托电力系统“精准计量、实时监测、全覆盖”的天然优势,将水利部门的供水调控需求与电力大数据分析能力深度融合。“其原理在于,供水设施只要运行就离不开电,通过构建用水(电)量比对分析、建立‘一户一码’索引,实现用水状态的精准研判、设施运行的实时监测和服务资源的协同联动等,最终实现1+1>2的的治理效能。”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德州部分试点水厂得到体现。走进德州陵城区水厂中控室,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消毒设备的用电量、电压、功率等数据。“以往消毒设备出现故障,若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带来水质安全隐患。”水厂负责人王连勇介绍,用电量监控装置可对消毒设备启停状态、运行时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异常,即时在平台上推送告警。

更宏观的效益体现在决策支持上,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数字化部主任桂纲介绍,在前期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通过比对济宁市2024年度用水户用电的历史数据,系统从未通水户中精准筛查出1393户长期空置房屋,可初步判断无需再铺设相应供水管网,预计可节省工程建设投资近30%,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突破

从精细画像到暖心服务

随着专项行动的启动,我省将通过构建用户精细画像、赋能设施管理、强化区域监测、深化联动服务四项重点任务,提升农村供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服务效能。

实现精准管水,首先要摸清用户底数,管好供水设施。根据专项行动部署,我省将系统整合农村供水用户档案、电力户号与水表编号,构建全省统一的“一户一码”水电索引数据库,建立用电—用水特征模型,实时掌握居民用水用电动态。同时,依托水电联动数据,构建设施健康评估与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供水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故障精准定位。通过分析供水能耗数据,构建“用电峰谷—用水高峰”协同调度模型,优化水源调配与管网压力,可在旱季或用水高峰时段实现“错峰蓄供、节能降耗”。

针对区域供水不平衡、管网漏损难发现等问题,我省将通过构建区域异常分析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电使用规律进行比对,智能识别供水未覆盖区域和用水异常区。系统可自动判断是管网漏水、设备故障还是非法取水,并生成整改建议,助力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管理闭环。

水电协同不仅在管理上作文章,更在服务上见实效。我省将利用现有供水服务中心和电力彩虹驿站,联合打造“水电一家亲”服务驿站,提供充电、饮水、业务咨询等便民服务,打造乡村便民服务新阵地。同时,建立“水电双预警”机制,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用水用电异常进行监测,及时推送风险提示。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胡孟认为,“以电鉴水”是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创新实践,既发挥了电力数据实时、精准、全覆盖的优势,又解决了量大面广农村供水工程、管网和用户管理的监管难问题,为推进农村供水数智化转型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根据部署,我省将分两步推进改革落地。2026年6月底前完成12个试点县(市、区)试点的水电档案匹配入库,构建核心分析模型,并初步建立联动服务体系;2026至2027年进入规模推广期,在全省范围内迭代优化数据模型,整合服务资源,最终形成“以电鉴水”的行业技术规范,并将此协同治理模式向更广泛的领域推广。

(大众新闻记者 方垒)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