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郭健 杨晓娜
“三秋”生产期间,河南多地群众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道路泥泞、沟渠积水等问题。11月6日,人民网刊发《留言板·观豫⑧|打通田埂“末梢”梗阻,须再加把劲》报道之后,引起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进行现场核查。
11月24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向人民网反馈核查结果。多地积极采取行动,积极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遇到的“难题”。
“机耕道路泥泞不堪,能否修缮一下”。前段时间,郏县白庙乡赵庄村一群众反映受连阴雨天气影响秋收作物收获受阻。经农业部门核查,目前该道路已进行抢修,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土柏岗街道农田排水沟渠内杂草丛生,排水不畅,盼疏通排水沟渠。”开封市顺河区一群众反映的“请尽快组织疏通农田排水沟渠”一事。当地已完成沟渠清淤,地里的积水全部排出,定期开展杂草清理。
“乡村道路老化严重,三秋生产期间,损坏了不少村民的三轮车、拖拉机。” 就网民反映的“群众通行难,建议修整乡村路”问题,滑县白道口镇政府将该路线列入2026年度农村公路整修工程项目库,积极纳入当年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计划。

平舆县郭楼镇曹寨村全面开展农村沟渠网络摸底调查和集中整治工作。网民供图
“趁天气晴好,这两天晾晒后就可以播种了。”开封顺河回族区土柏岗街道留言群众反映。
“家里的小麦都种上了,秋播后村里就准备修生产路了。” 记者电话回访时,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白庙乡赵庄村的赵大哥心里踏实了。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抓好“三农”工作头等大事。
农田水利事关粮食安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处和沟渠连通专班表示:“面对今年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全省组织检修问题机井5.6万眼、新打应急机井2.4万眼。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挖疏浚农村沟渠11.76万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4.95万座。”
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回复还表示,河南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制定《全省农田问题机井深化整治“六有”标准工作指引》。此外,还将加快推进沟渠连通整治,建立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机制,确保2026年5月底前,基本实现农村排涝渠系完整、通畅。
面对极端天气下新形势新挑战,今后如何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河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依杭建议,提前精准预防,形成覆盖全省、动态更新的粮食生产气候风险与基础设施运行“一张网”;要将农村生产道路硬化、修缮及排水系统疏通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范围;重点对粮食主产区、易涝区的田间道路实施砂石化或硬化改造,配套建设排水边沟、管涵等设施。加强设施配套与疏通维护,提升农田排涝效率,确保强降雨后涝水快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