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承载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要求。面对城乡差异、校际鸿沟的长期挑战,河南省开封市以集团化办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开封路径”。
集团化办学顶层设计焕新教育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封集团化办学改革直面初期实践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实质”“目标职责模糊”“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先后出台《开封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行动计划》《开封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价方案》等文件,从制度设计上逐步完善,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师集群提升、探索学生协同培养、强化校园文化共荣,实现教育生态的焕新。
一是全覆盖拓展。突破学段壁垒,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与高中教育纳入集团版图,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回应《纲要》“基点在基础教育”的定位。
二是高目标锚定。设定清晰覆盖率目标,即2030年城区不低于70%,县区30%以上的覆盖面与质量愿景,驱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三是新模式推进。创新提炼“一核四型五驱动”模式。“一核”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四型”精准匹配不同发展需求,结对型(市属+县城):以城区优质校深度帮扶县校,打通管理、师资、资源通道,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的利器;贯通型(省示范高中+城区初中小学):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连贯培养;融合型(深度整合):打破校际藩篱,实现生源统一分配、师资统一调配、教学任务统筹安排,探索“一体共生”新形态;联盟型(校际协作):促进理念相近、地域相邻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激发集群创新活力。“五驱动”即以管理共建、资源共享、教师集群提升、学生协同培养、文化共荣等为集团高效运转提供持续动力,确保优质资源真正流动、融合、创生。
集团化办学协同机制激活教育生态
如何破解集团化办学“贴牌化”的做法,开封构建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三方协同”治理生态,变行政主导为多元共治,让教育生态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激活”。
一是加强行政引领。将市县教育部门精准定位为“制度供给者”与“服务支撑者”。通过出台《评估办法》、设立“集团化办学管理办公室”、搭建名师引领团等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督导评估闭环,为集团发展廓清航道、注入动能。
二是加强牵头校担当。作为集团“引擎”,牵头校肩负资源协调与质量保障的核心使命,其作用远不止于输出品牌,更在于深度赋能。各牵头校明晰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与具体任务。建立集团内部师资柔性流动、课程共建共享、经费科学分担等机制。依托名师引领团,通过跟岗实践、联合教研、示范教学、诊断指导等方式,将先进理念、成熟模式、优质课程“浸润式”注入成员校。如各牵头校已成立31个名师引领团,开展共建活动100余次。融合型集团内,师资已进行统一调配,部分成员校与牵头校骨干教师双向流动,将成员校教师纳入牵头校岗位锻炼进行共生培养。
三是加强成员校能动。成员校绝非被动接受者,而是特色发展的主体和改革创新的前沿。在落实要求、共享资源、反馈问题经验、承担试点任务、贡献智慧的同时,更被鼓励立足校情,通过凝练文化、开发特色课程、探索校本模式和创新教育服务,实现“借力登高”与“自主生长”的有机统一。
集团化办学科学评价护航教育生态
在改革的“破”“立”之中,唯有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任务落实,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封市完善基础教育各学段评价与激励机制,引入进出口评价追溯机制,制定了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案,从评价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应用等方面构建起完善体系。
一是明确评价对象与原则。评价对象为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包括各教育集团牵头校和成员校。坚持增量评价,从起点看变化;坚持优质均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下沉;坚持创新发展,探索实践不同集团校的创新发展路径。
二是细化评价内容与维度。内容涵盖集团化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过程性活动及成效三方面。管理运行机制方面,考核集团章程、发展规划、日常管理等是否科学规范、协调高效。过程性活动因集团类型而异,融合型集团涉及统一校园文化、教学管理、师资安排等多项内容;结对型集团侧重教学管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联盟型集团包括管理方式共鉴、教师专业提升等;贯通型集团则关注校园文化打造、创新课程开发等。成效方面,主要考核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家长满意度及社会影响力。
三是规范评价程序与方法。评价以三年为固定周期,每学年进行一次,包括自查自评、学年评价和三年总评。采用定期考核与分类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自查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类考核分牵头校和成员校两个层面进行“捆绑考核”和“单独考核”。
四是注重评价成果与转化。根据评价结果将各教育集团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改进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先、工作奖惩等重要依据,对末位及不合格集团用约谈沟通、提示改进、协助整改等方式提升质量,让评价始终成为推动教育生态持续优化的助力。
集团化办学联动效能优化教育生态
开封市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集团牵头校、集团成员校三方协作机制,有效联动,释放效能,促进基础教育生态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政策传达高效化。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政策、牵头校制定实施方案、成员校执行并反馈问题、行政部门优化政策,形成政策制定—执行—优化的高效完整链条。
二是资源共享最大化。通过行政部门搭建区域平台、牵头校整合资源、成员校按需申请使用,共享特色资源,实现资源按需流动、特色互补。
三是质量监控动态化。通过行政部门定期督导评估、牵头校自查整改、成员校配合改进,形成“评估—反馈—提升”闭环,让质量监控贯穿办学全过程。
四是引领共进常态化。通过成员校试点创新项目、牵头校提炼经验、行政部门支持区域推广,激发基层首创精神。这种“行政引导、集团驱动、学校自主”的常态良性生态,有效破解了资源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和高位均衡发展。
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向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变革要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必然之举。近年来,开封市从首批3个教育集团的试点已发展成为覆盖243所中小学的68个教育共同体,涉及学生24.3万人,教师1.4万人。从依赖外部“输血支教”到三方协同“造血兴教”,开封集团化办学路径通过行政部门作引领、牵头校强担当、成员校激活力,形成“各尽其责、协同共进”的良性循环,明确各方定位,避免权责模糊;创新协作机制,推动资源流动;制定评价体系,填补发展短板;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集团化办学从形式联合走向实质融合,重塑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展望未来,开封将继续优化集团布局、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成员校创新活力、推进数字化赋能资源共享,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可触可及,让每一所学校都焕发生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
(蔡建春 作者系河南省开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人民教育》2025年第18期
作者:蔡建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