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小米Q3财报:汽车首盈利,三驾马车协同提速

   日期:2025-11-25 14:01:28     来源:SOHU营销观察    浏览:0    评论:0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本季度小米总营收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第四个季度站稳千亿大关;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经调整净利润同比猛增80.9%,达到113亿元的历史新高。

这份强劲的增长动能,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战略布局的厚积薄发。

本季度最令人振奋的突破点在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该业务不仅实现了290亿元的创纪录收入,同比激增近199%,更在交付108,796辆新车的规模效应下,首次录得7亿元的单季经营利润,成功跨越盈亏平衡点。

曾被视作巨大投入的汽车业务,在短时间内已成长为小米新的盈利点,有望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小米盈利的新支柱。

在传统业务板块,小米同样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4330万台,连续9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稳居全球前三。与此同时,小米的AIoT生态壁垒进一步夯实,其平台连接的设备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达到约10.4亿台。

庞大的生态网络推动了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长10.8%,达到94亿元,其中境外互联网收入33亿元亦创下新高。这表明,小米的“手机×AIoT”核心战略仍在持续释放价值。

支撑各业务协同发展的,是小米坚定不移的技术投入。第三季度,其研发开支高达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1%,前三季度累计投入已达235亿元。

这笔投入不仅用于澎湃OS 3操作系统的升级和AI大模型矩阵的完善,更是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协同能力的技术底座。

财报亮点:营收净利高增,三大业务韧性凸显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业务韧性。

作为传统核心业务的“手机×AIoT”板块保持稳定基本盘,分部收入达841亿元。其中,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4330万台,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继续稳居全球市场份额前三。

尽管受到境外市场定价策略调整的影响,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60亿元,但小米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其产品在4000-6000元价位段的销量市占率提升至18.9%,小米17系列高端机型在首销期表现出色。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5.6%。标志着小米生态壁垒深化的关键指标是,其A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数量在本季度首次突破了10亿台大关。

同时,拥有5件及以上小米IoT设备的用户数同比增长26.1%,达到2160万,显示出用户生态粘性的不断增强。

互联网服务业务表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全球化成果,收入同比增长10.8%,达到94亿元的历史新高,其毛利率高达76.9%。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33亿元,创下新高,占整体互联网收入的比例提升至34.9%,表明小米的全球化运营能力持续深化。

本季度最引人注目的突破来自于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该分部收入飙升至29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99%。

更重要的里程碑是,该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录得经营收益7亿元。这一盈利转折点主要得益于当季度108,796辆的创纪录交付量,以及高端车型(如SU7 Ultra和YU7)交付占比提升推动的平均售价增长。

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清晰地展现了其“手机×AIoT×智能汽车”全生态战略的协同效应和强大韧性。既有核心业务基本盘稳固,高端化与全球化战略持续收获成效;新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在规模与盈利两个维度实现关键突破,成长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扎实的财务数据为小米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和生态协同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印证了其多引擎驱动增长模式的有效性。

汽车业务:交付量与盈利里程碑双突破

小米汽车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不仅在交付规模上创下新高,更实现了首次单季度盈利,标志着其已从投入期迈入自我造血的新阶段。

本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达到108,796辆,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高达173.4%。这一强劲增长使得小米汽车在前三季度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辆。

基于9月、10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均突破4万辆的势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预计在本周内就能提前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并对明年交付规模的持续增长保持信心。

更重要的转折点在于财务表现。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达到290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为283亿元。该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录得盈利7亿元。

盈利能力的提升与卓越的毛利率水平密切相关。小米管理层披露,汽车等创新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25.5%,这一数字显著高于许多造车新势力同期的水平。

高毛利率主要得益于高端车型SU7 Ultra和新上市的YU7的持续交付,推动汽车平均税后单价升至26万元。此外,产能爬坡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有效摊薄了固定成本。

就在财报发布后两天(11月20日),小米宣布第50万辆整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超级工厂正式下线。从首车发布到第50万辆下线,小米汽车仅用了602天(不足20个月),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达成这一产量的最快纪录。

这一速度不仅是自身制造体系的胜利,也体现了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大协同能力。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的产能爬坡是其实现快速交付的基石。该工厂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累计完成35次技术改造升级,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工厂内拥有超过1100台机器人,并配备了严苛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在加速生产的同时保障产品品质。

小米汽车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了规模与盈利的双重突破,证明了其体系化能力的初步成功。

然而,在亮眼的季度成绩单之后,如何将单季度盈利转化为可持续的长期盈利,并有效应对明年预期的行业挑战,将是小米汽车接下来需要证明的关键。

生态协同:“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闭环与价值释放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价值,在2025年第三季度得到了全面验证。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它成功将原本孤立的硬件设备,转化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场景驱动、能够主动服务的有机智能生命体。

澎湃OS作为整个生态的“神经网络”,是实现这一战略闭环的技术基石。它彻底打通了手机、汽车、AIoT设备等超过200个品类,让超过10亿台设备能够“说同一种语言”,实现了跨端无缝互联。

在此基础上,AI大模型的深度赋能,如同为生态注入了“智能大脑”,使其从简单的“连接”升级为能够“理解、学习、预测”的主动服务系统。

这种协同效应在具体场景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当用户驾驶小米SU7离家时,车辆可自动触发“离家模式”,关闭不必要的家电;在回家途中,车机系统能根据实时位置,提前开启家中的空调或空气净化器;通过小爱同学,一句语音指令即可在车内启动家中的扫地机器人。

更为关键的是,系统能够通过Xiaomi HyperMind智能思考中枢,学习用户的日常习惯,实现“人未到,场景已就绪”的无感化智能服务。

从商业视角看,这一生态闭环极大地提升了小米的用户粘性和生命周期价值。财报显示,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这些用户的复购率更高,获客成本更低。

生态协同将一次性的硬件购买,转变为与用户的“终身关系”,显著增强了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延展性。

小米生态的独特优势还在于其开放性。通过全面开源Vela系统,并接入了包括大金、海信等超过10,000家合作伙伴的第三方设备,小米正从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系统,演进为一个繁荣的“技术共同体”。

这种开放策略不仅快速扩大了生态边界,也使其成为智能生活方式的定义者和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核心节点。

支撑该生态持续进化的,是小米坚定不移的高强度研发投入。预计2025年全年将超过300亿元的研发费用,以及未来五年2000亿元的投入计划,重点聚焦于AI、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

这种对底层技术的“压强式”投入,构成了小米生态战略最深厚的护城河,使其能够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体验迭代。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闭环,标志着其已成功完成从“硬件供应商”到“生活方式操作系统平台”的关键跃迁。它不再仅仅销售单个产品,而是在运营一个庞大的、互联的、智能的数字生活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全球市场的拓展,这一生态所释放的网络效应和数据智能,将为小米带来更大的增长潜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