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吴忠11月25日消息(记者齐平)走进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的设施农业项目工地上,大型机械轰鸣作业,这场由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活水”精准浇灌的“棚改升级”工程,正让该乡300栋老旧温室焕发新生,为“十四五”期间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利通区紧抓国家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的“牛鼻子”,通过“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在郭家桥乡、金积镇、东塔寺乡规划改造日光温室共计600栋,“这可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项目技术人员打了个比方,“就像给老房子换上了‘断桥铝门窗’,我们要让这些老旧温室保温更好、采光更足、更智能,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棚’。”

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现场(央广网发 利通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抱团发展”,能方便群众就近务工。走进利通区金积镇梨花桥村设施产业园区,农户忙着采摘、授粉、疏果、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棚的保暖性好了,蔬菜长势就更好,每棚年收益能有3万多元。”梨花桥村种植户郑杨说。
金积镇计划实施共200座日光温室大棚更新改造项目,改造后的温室大棚在降低运营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同时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并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民增收。

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现场(央广网发 利通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何让设施升级的红利直达农户?利通区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各乡镇,通过现场交流、实地勘察等方式,全面梳理2008年前后建成的2582栋老旧温室现状,摸清“家底”、找准痛点,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确保项目接地气、合民意、有温度、能实施。据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建立“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持续不断地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升反季节果蔬种植销售和设施种植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利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采取“村企联营”,种植种类及品种需在基地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予以落实,最终建成产品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的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推动利通区设施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美乡村建设。

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现场(央广网发 利通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土棚子”到“智慧棚”,利通区正以设施农业迭代升级为抓手,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