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内,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连续数次把调研重点定格在开封,聚焦的既不是单个产业,也不是单一项目,而是农业生产、县域产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三农”全链条体系。
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专家杨建国说,这种密度、力度和聚焦度,在近年来全省调研布局中极其罕见。
更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祥符区、通许县、杞县,还是在兰考、禹王台、鼓楼区,书记、省长强调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农业强省建设,本质是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核心是农业全链条价值重构;关键是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系统集成。
开封为何成为观察农业强省建设的关键样本?
杨建国认为,开封能把农业强省建设这四条主线同时跑通的地方,既有杞县的全国性大蒜产业链,也有通许正在走向全国的酸辣粉产业;既有兰考的整县域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新打法,也有祥符、禹王台等地的乡村产业基础;更有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丰富实践。
因此,省委书记、省长密集调研开封,不是“脚步频繁”,而是“路径重构”。
杨建国说,开封,正在成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校准场”“对标地”“试验田”。
调研释放的并不是“具体问题”,而是“战略信号”
杨建国表示,从多次调研的高度重复性表达来看,信号非常清晰:
第一,农业强省建设必须从县域抓起。
县域经济被明确为“全省发展的基石和底盘”。在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不起来,农业强省就无从谈起。
第二,必须以产业链思维建设农业现代化。
书记强调“县域富民产业”,省长强调“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这意味着河南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不再是“生产端”,而是“从生产到加工到市场”的全链条体系。
第三,必须以科技为主导重构农业体系。
从书记强调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到省长强调的检验检测、智能仓储、技术攻关,都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完全吻合。
第四,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书记调研中的一个高频词是“错位发展、积极进位”;省长调研中的一个高频词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这意味着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底层逻辑不是“一刀切”,而是“片区化、特色化、差异化”。
所有这些逻辑都高度对应“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农业强国建设主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总之,开封的意义,正在被省级层面重新定义。”杨建国说。
开封,不仅是千年古都、文化之城;它正在成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示范样本”和“方向刻度”。
杨建国表示,省委书记、省长在开封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农业强省的建设,必须走科技引领之路、产业链之路、县域特色之路、片区化推进之路。
而更为清晰的信号是:河南农业现代化的“下半场”已全面启动,而开封正站在最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