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片热土上,农业银行正在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创新实践,驱动着这艘巨轮协同向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马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片热土上,农业银行正在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创新实践,驱动着这艘巨轮协同向前。
11月25日,在中国农业银行长三角创新发展协同会暨“123+”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专项活动上,一系列创新实践与合作成果逐一亮相,集中展现了农业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国家战略初心,积极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文进表示,该行出台专项工作意见,强化统筹规划,构建总行+区域分行联席工作机制,全面打造总分联动、区域协同、集团合作的服务网络,全力推动营销一体化、产品标准化、政策协同化、资源集约化。聚焦长三角区域内重点产业转型、重大项目落地及各类经济主体需求,提供精准适配、高效便利、安全稳健、创新赋能的高质量金融服务。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在长三角五家分行的各项贷款合计超过7.4万亿元,2025年的增量超过5000亿元,走在同业前列。科技金融方面,农业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科技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2025年增量超过2500亿元。
弄潮儿向涛头立,这一系列成果来自于农业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入实践。
王文进介绍道,农业银行长三角区域分行锚定区域科创特色,通过优化服务机制、构建产品矩阵、深化生态系统等务实举措,着力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组织机构改革上,农业银行长三角各分行也走在前沿。据王文进介绍,长三角各分行相继完善服务中心、专业部门、专业支行三级组织架构,打造科技金融专业支行超过200家。
科技创新在长三角创新协同中具有核心引领地位,农业银行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
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顾军介绍,近年来,三省一市奋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作用,尤其是金融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中长三角企业占比达到48%,长三角征信链已实现18个城市31个节点互联互通。
“三省一市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围绕长三角重点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此外还积极推进包括G60科创走廊在内的重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介绍道。
紧跟时与势,方能行稳致远。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分享了他的见解:“金融市场的功能、结构、投向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向科技领域集中,这种集聚未来还会进一步加速。同时,得益于经济基础、研发投入、金融资源、制度红利等优势,长三角地区在推动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活动现场,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5》,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衡量“地图”与“标尺”,具象化呈现区域协同发展新图景。农业银行在活动现场发布了《农行G60科创企业综合服务方案》,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一系列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支持长三角世界级科创产业集群建设,助力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能级协同提升。

多项创新成果也在活动现场亮相。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农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上线“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数字地图”。该数字地图基于科技企业大数据和行内深度走访调研一手信息,形成区域科技型企业多维度、可视化全景透视,全面展现农业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科技金融业务的布局。
独行快、众行远。作为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主力军,农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波五家分行代表分别宣介了各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情况,并与上海证券报等创新共同体启动服务长三角科技企业生态圈合作伙伴机制,G60农银九城分支行同步与9家企业客户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科技创新活力奔涌,“金融活水”持续助力。展望未来,王文进表示,农行将持续发挥全牌照优势,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服务流程,创新产品供给,强化精准赋能,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综合服务。同时将持续深化与各界务实合作,打造信息互通、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平台共建的科技金融生态,全力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多的农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