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高博会”搭桥 校地共生 产业共兴(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

   日期:2025-11-26 07:30:41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0    评论:0    

□葛林 韩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锚定方向。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的举办,正是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以高博会为桥,校地校企协同的纽带愈发紧密,让新乡这座高校云集之城,在产业升级浪潮中走出了“校地共生、产业共兴”的特色路径。

高校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源头活水”,但长期以来,不少高校深陷“转不动、转不活”的转型困局:有的重学术轻产业,创新成果“锁在实验室”;有的利益分配、政策落地机制梗阻,人才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转型绝非换块牌子、建个中心的表面功夫,唯有打破思维与机制的双重壁垒,才能让高校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连续六届高博会的深耕,恰是新乡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也让“校地共生”的生态愈发成熟。数年间,大批创新成果在新乡落地生根,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科技创新能级,更让高博会成长为河南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技盛会之一。新乡学院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在高博会的带动下,学校紧盯区域产业需求,组建特色产业学院、共建研发中心,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成果成功转化,成为高校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鲜活样本。

第七届高博会以“聚力校企校地,共促成果转化”为主题,用“1场开幕式+1场成果展+12场平行活动”的丰富形式,进一步夯实了“校地共生”的桥梁。“百名科研处长荟新乡”等特色活动,精准打通创新源头与市场需求的壁垒;18个校企校地合作项目的现场签约,更是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融合的直接体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杨天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等专家的主旨分享,让前沿思想与产业需求碰撞出智慧火花,为新乡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当然,“校地共生”的深化仍需破解现实难题:科研人员“角色转化难”“利益分配梗阻”等问题尚未根除,部分高校在离岗创业、职称评定、学术考核等政策执行上不够明晰,让不少科研人员“不敢下水”。而高博会的持续举办,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契机——通过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校地校企得以在合作中探索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保障机制,让科研人员安心投身成果转化,真正实现“创新有为、转化有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乡以高博会为桥,走出了校地共生、产业共兴的实践路径。期待随着高博会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新乡能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让更多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走在前列,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乡经验”。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经济学院)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