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导演魏道胜解密春晚戏曲</p>
<p>西安新闻网讯 过年看戏,是中国人的传统。对于每年的春晚来说,必须有戏曲节目,否则春晚都是不完整的。今年春晚戏曲节目编排巧妙、选段讲究、服化道精致,加上各路戏曲“名角儿”齐聚一堂。春晚戏曲类节目导演魏道胜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春晚的舞台上,戏曲类节目本身就是不可缺失的一道文化大餐。”</p>
<p>记者:您可以先介绍一下今年戏曲节目的特点?</p>
<p>魏道胜:我已经是第五年参与春晚戏曲节目创作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在春晚舞台上,戏曲本身就是不可缺失的文化大餐。如何能够在春晚舞台上,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价值观,又做好时代性的表达,这是我每一次所创作需要思考的问题。</p>
<p>今年春晚,第一创作思路主要采取景观式、立体化的表现形式。景观式就是采取三层大戏楼的形式,来进行戏曲的外化表达。在春晚的舞台上,这应该是第一次出现。我们过去看到的上海大世界,里面涵盖了各个剧种、各个流派,每一层都有一种表演,那种万人期待的场景,我觉得才是戏曲最鼎盛辉煌的时期。戏曲的美学传统,实际上来自于我们自己传统的美学,比如说传统建筑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美学思路。我们也想让观众看到春晚戏曲景观的时候,一步一个景,让观众觉得戏曲很辉煌,唱段也很丰富。我们在技术上也采取了很多形式,比如利用冰屏、地屏、背景大屏幕,最关键的就是运用了大型道具来实现三层大戏楼的景观。</p>
<p>第二个创作思路是我们倡导戏曲得“一口气”。所谓的一口气就是戏曲除了好听好看,还得过瘾。我们就是想一口气表达,让观众好听好看好过瘾。</p>
<p>第三个创作思路就是要表达精气神。戏曲是最能够代表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里面的思想精髓的,它蕴含大量的核心价值观。往具体说,就是得展现我们家国情怀,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p>
<p>记者:您说三层戏楼,咱们第三层有什么特点?</p>
<p>魏道胜:春晚这个舞台现场,实际上有很多空间的限制。我们在设计三层大戏楼的时候,还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畅音阁。我们也在网上找了大量的戏楼资料。三层大戏楼怎么呈现,对我们真的是一个考验。就像你刚才提到的,这种三层的戏楼,我们是采取了这种抠像的形式。</p>
<p>观众看到的三层,实际上我们用前期抠像的形式,给它表达出来的。我们邀请一些演员到录音棚,进行抠像处理,然后再放到三层上去,形成三层的结构。二层是一个大道具,和地屏结合起来,一层是正常的这种舞台。</p>
<p>记者:今年这场戏曲节目里,您觉得什么让你印象最深?</p>
<p>魏道胜:应该说是精气神的表达。节目里不单单有名家、领军人物,同时还有中青年演员,还有一群小朋友。戏曲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性。很多年轻人认为戏曲好像脱离这个时代了,今年春晚舞台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我们把这些小朋友请到舞台上来,就表示我们戏曲薪火相传、后继有人。</p>
<p>记者:您不觉得高科技会影响到咱们戏曲传统吗?</p>
<p>魏道胜:不会。因为戏曲实际上是有强烈的包容性的。我们只要好好地把科技手段,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那就是给戏曲加分。我认为只要大胆尝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能够抓住年轻观众目光的。。</p>
<p>记者:与往年戏曲节目比,在时长上有什么变化?</p>
<p>魏道胜:我已经参加5年春晚了,今年是节目表演时间最长的一次。2017年我第一年参加春晚,戏曲节目是7分来钟,然后到8分多钟,今年相当于给了10分钟。这也是说给戏曲一个动力吧,非常不容易。只有我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到年轻人心中,根植到老百姓心中,我们的文化才能够自信,才能够传承下去。</p>
<p>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静 实习生刘正龙<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