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2/22/a375188086c4d2b3687968f4.jpeg" /></p>
<p>新华社照片,郑州,2021年2月22日</p>
<p>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p>
<p>郑州歌舞剧院的演员在排练厅内练功(2月20日摄)。</p>
<p>排练、化装、赶录节目、接受采访……最近,郑州歌舞剧院的14位“唐宫小姐姐”有点忙。</p>
<p>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身着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肉嘟嘟的脸上画着“斜红”妆容,14位舞蹈演员时而严肃庄重,时而嬉笑打闹,宛如从博物馆中“复活”的“唐宫美人”。</p>
<p>“当看到博物馆里的乐舞俑造型后,我们就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乐舞俑的生活场景、动感情愫融入作品。‘唐宫夜宴’这个舞蹈就是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起舞的路上发生的趣事。”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p>
<p>每次演出前,演员们都要用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化装。为了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不足百斤的她们还要穿上厚厚的连体棉衣,在嘴里塞上脱脂棉。“就像背了一床棉被在身上一样,活动很不方便,而且特别热,经常演出结束棉衣就已经全湿透了。”郑州歌舞剧院首席演员易星艳告诉记者。</p>
<p>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p>
<p>“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陈琳说。</p>
<p>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1/02/22/d763a66e0d157ca016b59870.jpeg" /></p>
<p>演员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终评演出上表演《唐宫夜宴》(2020年10月16日摄)。<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