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郭荣起“走红”的门道

   日期:2021-04-14 09:16:01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0    

原标题:郭荣起“走红”的门道

郭荣起是一代相声大家,他是怎么“走红”的呢?

郭荣起父亲是业内许多人敬佩的“德字辈”艺人郭瑞林,对于郭荣起来说,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郭荣起不是天生聪慧,8岁时父亲让他跟李瑞峰学“活”,在老“三不管”明地演出时,李瑞峰嫌他太笨,打发他回家了。11岁时父亲“跑码头”回津,听他“溜活”,气得打了他七下藤杆。怎么办?他下的功夫比任何人都大,白天“听活”,晚上“顺活”,顺不下来不睡;走路、吃饭、上厕所脑子里也不停地练,许多“贯口活”就是走路时背下来的;向同行学、向晚辈学,谁的“活”好就向谁学;为学山东话去山东饭馆吃饭,跟人家学山东话……这些是他“走红”的“门道”吗?都不是!因为下苦功的人有的是,他们为什么不能“走红”呢?

郭荣起说:“必须要会提炼生活,针砭时弊,反映百姓心声。”

天津解放前,他首先以《打牌论》红遍京津。这个段子的前身是《赌论》,许多艺人都演,而为什么郭荣起能独树一帜?他认为:抽签儿、押宝、掷骰子等大多是在赌馆里,只有打麻将走进了千家万户。他便把这块“活”,改成了打麻将。为提炼生活语言、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他买糖堆儿、萝卜伺候邻居家的牌局。再设计“倒口”天津话,一炮打响。还得了一个“郭三元”的雅号。那时,相声界因艺术而得雅号的,他是第一人。

再有,就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好”。《山东人拜年》本来是一块“臭活”,他改得干干净净;像《卖布头》《学坠子》《打灯谜》《抡弦子》《杠刀子》等,他演的版本都与别人不一样。1955年,他和侯宝林同时都看上了《北京晚报》登的《夜行记》,二人各自改编,不分伯仲。而业内更看好郭荣起的版本,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善于提炼生活。一次,他与常宝霖骑自行车回家,他骑得快,前边有个沟。有个骑车人已经掉了下去,刚上来,正修车。那人好心地喊了一句:“注意!有沟!”可是已经晚了,郭荣起连人带车掉沟里啦!常宝霖骑车在后边,不见了他,很奇怪:“师叔,您在哪儿啦?”他说:“看不见啊?我在沟里了……对,你是看不见。”常宝霖乐了:“您怎么下去了?”他这时“砸挂”,说:“我下来了,你就甭下来啦!”后来他将其加工成一个“大包袱儿”,令人捧腹回味。

郭荣起还是相声界的伯乐,下篇咱讲他助推朱相臣等人成才的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db:关键字]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