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脱口秀节目“破圈”,希望屏幕上有趣的人更多一点

   日期:2021-04-18 13:09:5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原标题:脱口秀节目“破圈”,希望屏幕上有趣的人更多一点

街谈

日前,由财新传媒主办的《财新学会脱口秀》完整版正式上线。作为舶来品的“脱口秀”,近年来在观众中越来越火,也诞生了一批广受欢迎的脱口秀明星,比如李诞,还有参加《财新学会脱口秀》的李雪琴,都是从脱口秀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代表。

无论是以“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为口号的《吐槽大会》,还是标榜“用笑点爆击痛点,用幽默跟生活和解”的《脱口秀大会》,与传统的相声(包括单口相声)等喜剧形式相比,脱口秀的叙事更贴近讲者(及其所代表群体的)个人生活,贴近年轻人价值观,工作、交友、恋爱、买房、养娃是常见主题。而表演者演绎富于个人风格,说话直接,有时甚至口无遮拦。

但即便如此,脱口秀“破圈”,直接与严肃的新闻媒体碰撞勾连,还是有些让人意外。从嘉宾们的表现来看,在有趣这一点上部分实现了节目的初衷。学者们有一个毛病,就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事儿都强行拉到自己的领域来解释,比如用经济学来解释一切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用“要多生孩子/孩子生少了”来解释一切的经济学博士、携程董事长梁建章,以及用历史学和国际关系来解释一切的外交学院教授施展。但脱口秀节目又有一个特点,即主持人在吐槽之余,非常善于自黑。学者们显然也知道用自己的专业强行解释一切的荒谬,《财新学会脱口秀》现场,他们也用自嘲和搞笑,解构了自己的“酸腐”。假如从正面理解,能自黑,乃是自信的表现;自嘲有时可以成为内心压力的一道泄洪闸。看到学者名人也有理论脱离实际、糗事连连的时候,观众们对于时下网络和知识平台上兜售的那么多的观点和理念,是不是也生出了一丝戒心,一点“明辨之”的心理准备?

往高了说,脱口秀不仅仅是消遣娱乐,也需要思想的表达。把高深的知识翻译成普通人听得懂的语言,同时与盲从和迷信保持距离,以脱口秀为代表的喜剧节目的确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上做出尝试。有一位脱口秀明星说得好,脱口秀不是人在台上讲有趣的段子,而是有趣的人讲段子。有趣的段子可以经由娱乐工业流水线批量生产,但有趣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培养,需要包容和鼓励善意批评嘲讽的社会土壤。在这个意义上,如今大众娱乐屏幕上有趣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应该期待能出现更多有趣又有营养的脱口秀节目。

□吕德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db:关键字]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