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些年来的综艺市场,有这么三类节目极具关注度:聚焦女性类的,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婆婆和妈妈》;演技竞演类的,例如《我就是演员》和《演员请就位》;选秀类的,例如《青春有你》和《创造营》。
但同时,伴随着爆火而来的是同质化节目越来越多,如何进行创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最近,一档综艺就开辟了新赛道,将“聚焦女性”、“演技竞演”和“选秀”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它就是——
《我是女演员》
针对演员市场青黄不接的现状,节目以优酷爆款IP大女主作为最终出口,准备了专业的培养竞技场。
然而,这档节目“ 打造能够代表新生代女演员的下一个古偶大女主”的目标能否实现,实在叫人存疑。
看看今天(4月28日)的豆瓣得分,2.8分。
导师专业水平不过关
节目播出前,《我是女演员》在微博官宣导师阵容:由演员刘涛担任教导主任,张晓龙任教研组长,严屹宽、郑元畅、李治廷组成班主任天团。
名单一出,顿时引来网友们的吐槽。同样是拼演技的节目,怎么隔壁几家就能请到章子怡、赵薇这样的顶级演员呢?
虽然严屹宽参演过很多部古装剧,像《美人心计》和《倾世皇妃》等也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但近年来他就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严屹宽《美人心计》
李治廷和郑元畅两人的港台腔在古装剧中极其出戏,李治廷除了一部《武媚娘传奇》就没有什么大火的作品了,郑元畅在古装剧这方面更是没有什么作为。
李治廷《武媚娘传奇》
并且,作为一档培养女演员的节目,和学员最直接沟通的班主任竟无一位女性。男演员来指导如何成为一位女演员,这显然专业不对口啊。
虽然教导主任刘涛在第一期就这个问题做出了解释,但这个解释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按照这个解释,严屹宽、郑元畅、李治廷只能称得上是“助演嘉宾”。
毕竟“班主任”的职责还是在教学,哪有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考试的。
在挑选学员进入自己的班级时,刘涛向三位班主任提出应该表达一下选人标准的真实想法,而不是随意地选择亮灯或者不亮,三人却都沉默了,最终严屹宽以 “还在适应班主任的角色”为由搪塞过去了。
面对气质外貌俱佳的学员,李治廷直接断言 “她是能成张曼玉、王祖贤那样的演员”。
放眼整个娱乐圈,好看的皮囊简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张曼玉和王祖贤也并不是仅仅因为一张脸而获得今天的成就。导师如果只需要草率地看脸来选人的话,这个位置岂不是谁都能坐?
而且,在竞演过程中导师对学员进行辅导的画面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在这些极其“稀有”的辅导过程中,也看不到导师给出任何起到实质帮助的关键性意见。观众看了都为学员们捏把汗,在这个节目里是真的能获得成长吗?
学员专业素养不过关
《我是女演员》不仅请来的导师不靠谱,经过六个月筛选出来的27名学员也让观众不是那么满意。作为节目的核心部分,她们不专业的表现影响了整个节目的水平。
在亮相阶段需要学员们进行“最美展示”,几乎所有学员都选择了唱歌跳舞。
这不知道的观众看了还以为“创”搞完国际男团又要来一个古风女团呢。再加上参加过《青春有你2》的段小薇和参加过《创造营2020》的于扬梓的出现,更让人觉得这是一档唱跳选秀节目。
演员讲究的是“声”、“台”、“形”、“表”,因此“最美展示”不应该只局限于身形外貌美,还有更多更能体现演员能力的“美”值得展现。
由此也可以看出,学员们对演员这份职业的理解还相当片面。
离谱的是,有些学员一上来就说“ 我啥也不会”、 “才艺展示会很拉胯”,然后就将一天甚至是两个小时速成的舞蹈直接搬来,展示效果自然很烂,还大言不惭说“ 我尽力了,但是没办法”。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导师的窒息。
更有中戏、北电这样专业院校出身的学员,在展示中还不断跳戏、做出一些怪表情。逼的刘涛直接质问学员是否珍惜了在顶尖学府学习的机会,其他导师也在一旁替她们着急。
如此不端正的态度还扬言要成为“女一号”,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在观看其他学员与导师即兴表演产生肢体接触时,场下的学员们满脸都写着“吃瓜看戏”。拜托,你们是以“预备演员”的身份坐在这里,每一场表演都是一份作品,难道不应该以严肃认真的专业态度去面对吗?
即使很多学员都是新人、甚至是在校学生,但如果演员的基本素养都不具备,经过再多的培训,怕是也无法担起“新一代古偶大女主”这个重任。
节目整体策划不过关
说完了导师和学员,再来品一品节目本身。每一期节目学员们都要经过小考、即兴表演和公演竞技三轮评选,来争夺登上加冕宝座的荣誉。
但是,一期节目要涵盖太多内容,每一部分在剪辑后都无法得到完整呈现。在即兴表演阶段,有两组表演甚至直接被“一剪没”。比赛节奏快到像是在走形式,让观众看到确实有这么个流程,但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撑。
并且,第一轮小考就“27进6”筛掉大部分学员,她们在后续的一整期节目中就充当“背景板”的角色,镜头少得可怜。像是在先导片中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韩沛颖、崔真真和徐世昕等,在正片第一期中基本上可以说是“查无此人”。
选秀节目受观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群像”做得好,能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学员鲜活的形象。但《我是女演员》第一期看下来, 观众连记都记不住,更谈不上pick这些学员了。
学不到选秀节目做“群像”,《我是女演员》倒是很了解选秀节目靠流量取胜的道理,第一期请来了龚俊和张哲瀚做代课老师。
龚俊和张哲瀚来到节目后其实就完成了一件事: 炒了炒cp给节目贡献热度。两人的游戏环节被生硬地放在比赛里,和前后内容毫无衔接。
而且,除去这个能制造话题的环节,在剩下的节目中,两人只有微笑、鼓掌的无灵魂reaction镜头。
身为代课老师,连进行点评的机会都没有吗? 《我是女演员》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两人是节目蹭流量红利的工具人呐!
相比之下,同样是做选秀节目的嘉宾,龚俊参加《创造营2021》的时候就和整个节目融合得很自然。
除了这些问题,节目的滤镜也让人欣赏不来。观众可以理解通过加滤镜来让学员们好看一些,但是很多镜头过度磨皮美白让学员们的脸亮到像一盏盏探照灯,非常影响观感。而且,连学员名字都打错这样的低级错误都犯,后期休想加鸡腿了。
按理来说,将热门元素都创新融合在一起的“集大成者”明明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然而,《我是女演员》就像是端起了一把枪,自觉面前靶子很多,于是胡乱扫射一通,到头来一个目标都没射中。
它虽然聚焦女性,但仅仅只是让大家看到新人女演员的困境,没有切实地给出合理方案,浮于表面;它虽然采取演技竞演方式,但呈现给观众们的表演大多都是让人尴尬到脚趾抠地的作品;它虽然是在选秀,但没尽可能给每个学员展示的机会,让观众记住、喜欢她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