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萌翻  八卦爆料  作者,  拳王  大餐  流量 

原创 杨树军:清晰与模糊,大数据时代一些学校正在枯死

   日期:2021-05-03 02:43:3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原标题:杨树军:清晰与模糊,大数据时代一些学校正在枯死

【杨树军专栏】

清晰与模糊,大数据时代一些学校正在枯死

原创作者|杨树军

《李焕英》超过53亿的票房奇迹传递出的信息包括:这是一部好电影,贾玲是一位优秀导演,我们都喜欢这样的电影,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作品……

然后就会有很多贾玲这样的导演,我们就会有很多《李焕英》这样的影片。数据面前,人人平等——数据为王的时代,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数字越大越好——这样的数据崇拜至少从农业时代就开始了,而后工业时代“大数据”的内涵已经包罗万象了。大数据时代除了海量的数据,它更着眼于算法——已经不再拘泥于人人平等,人与万物平齐了,每一个个体也都是数据之一,每一个数据都有意义。稍不留意,我们就会被自己创造的数据打败。比如,亲生父亲可能没有一台电脑更了解自己的女儿,甚至大数据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假如选择全车型打车,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会比使用安卓手机的用户打到更贵的车型。

事实上,大数据比我们想象的更贴心——如果是苹果手机用户,你得到的打车优惠会比安卓少一半;同样是安卓用户,各大平台还会根据你手机的价格来安排车辆——手机价格越高,你打到豪华车的机会就大很多。

大数据可以做的事情远不止此,0和1已经成为人类世界的大王和小王。我们都是它们治下的蚁民,所有的关系之间都有清晰无比的数据支撑——“滴滴”承认,每一次叫车的背后,他们的CPU会运算576亿次,你数数一共有几个零。

这也是今天我们学校数字化生存的真实环境。

“一流的课堂、受吹捧的公开课成了写好剧本的表演,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对答如流,甚至连每个教学环节用了多长时间都和教案上写的分秒不差。”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快提高成绩都可以用一连串的数字表达。

课堂之外,我们相信可以借助于一个复杂的数据系统,对教师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一位教师从进入校门那一刻开始,你今天在办公室浏览了什么网页,上了几节课,批改了多少作业,听了什么课,获了几次奖,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变化情况,诸如此类的信息都会被自动采集。我们深信,在那个智能化的系统里所有这些信息累加之后就是真实、完整的你了。

对学生来说,把他们在校期间的有关信息输入一个软件,经过计算,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以及最佳发展区,并以此为据去规划他未来的人生。

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无比清晰而精准,每一个人都是系统中的一个抽象的信息点。

学校的复杂性却在于,这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共同体——而每个人都有难以数字化的喜怒哀乐。

经验丰富的医生经常会见到以下情景——在先进仪器的帮助下病人的病情已经诊断清楚,完美的治疗方案是经过各路专家讨论确定的,整个手术过程也非常顺利……但最后人死了。

为什么一个完美的逻辑链条最后没有完成闭合?肯定还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忽略掉的,或者说关于人体,还有一些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

相对而言,手表、汽车这些工业品都是我们完全了解的。每一个器件起什么作用,器件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清清楚楚——即便是顶端的芯片也可以在工厂里被大量复制。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我们还在等待最终的“通稿”,特斯拉公司公布的一些信息却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事主张女士称事故发生后约一分钟,自己接到了特斯拉工作人员来电,询问是否发生事故。车载记录仪保存的数据居然精确到了毫秒,内容包括司机的每次操作、汽车的各种变化状态……

人与汽车的区别在于,只要买齐零配件就可以装出一辆车,但凑齐全部“零件”也无法装配出一个新的人——安放灵魂这个东西属于哪道工序呀?

即便是机器,到了极致阶段,大数据也无能为力……生产芯片的光刻机上最关键的高精度物镜最后的抛光工艺是靠人工完成的。

学校的大数据情结最早来源于我们对考试的崇拜。考试分数精确且客观,但它传递的某种非常确定的信息却可能是错误的。分数高即是对的,努力学习分数即是高的。通过努力学习获得高分数的孩子们最后都拥有了幸福人生吗?

从考试开始,我们学校信奉一切确定的、清晰的东西。学校制定的“评优评先”方案详尽而全面,方案的通过也符合程序,执行的过程也很严格,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伤害了所有人。

问题出在哪里?《庄子》里有一位车轮匠人跟齐桓公谈过自己制造车轮的感悟。制作轮子最关键的是榫头,太松太紧都不行,全靠手感去把握。问题是这种感觉根本没法说出来,想传授给自己的儿子都做不到,所以70岁了还得自己来做。匠人最后对齐桓公说:以此类推,能被写在书里的都是一些糟粕罢了!

这就是清晰与模糊的大道理。植物生长需要超过一百种物质,我们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就是氮磷钾3种,这就是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的瓜果口感变差的原因。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孩子填充杂七杂八的知识和技能,唤醒一个灵魂才是我们的根本使命。知识与灵魂之间的距离就是车轮匠人说不出的东西了。

学校的“氮磷钾”是什么?那些具体而清晰的制度,那些能够标示学校各种成绩的数字。学校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如果不是基于专业,发自人性,在人与数字的较量中,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后者——而最大的输家是我们所有人。

在庞大的数据支撑下,世界华语女导演的时代终于来临了。电影工业化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大数据中的一个点,我们需要什么,导演就会给什么。你在欣赏电影,别人在搜集数据。

工作、房贷、人际关系把我们困在了此时此地,我们以为世界只有这么大,只有这些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0和1描述。

我们不知道的是,某些模糊的东西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记录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我们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忘记的可能还在。事物之间的区别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在化学元素的层面,有机与无机之间的界线根本就不存在——进入到量子世界,我们的存在与不存在也没有区别。

月亮可以代表我们爱的程度吗?科学家那里不行,在诗人那里就可以。理性与人文——清晰与模糊,就像太阳与月亮,它们共同组成我们的世界,大数据一统天下的时代,学校将死无葬身之地……今天忧郁的80后,就是三十年前被鸡的娃——为什么不去关注这里面的算法呢?

医生的困惑同样存在校园里。我们真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孩子们心里产生了什么吗?孩子们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过关斩将、春风得意,美好的前程仿佛就在眼前,但他们在某个时期突然消沉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来这里,不知明天有什么意义。

条理清晰的书本肯定不是唯一的选项,真正的领悟来自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如果有可能,花几个月时间,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发会儿呆,其所得可能远超书本。

那之后,我们有可能发现某种至高无上的存在——它不符合常识,不属于理性范畴,但它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后我们开始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不必总是权衡利弊得失,我们重新学会了去爱一个人。

作者简介:校长,已出版作品包括《子曰·我曰》《村里最好的学校》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db:关键字]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