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这两天,为打投偶像而倒奶的事引发网友强烈批评。
粉丝购买赞助商奶制品后,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助力。买得越多助力越多,喝不完又转卖不了,直接倒掉便成了最“快捷”的处理方式。 偶像能不能出道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节目组和赞助商却获得了高热度和巨大收益。
对此,我们不禁想问:
策划这种打投方式之初,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造成大量浪费的风险?
有没有想过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前有劳动节后过青年节的假期,这样的节目、这种营销方式又将给青年人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和引导?
归根结底, “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牛奶倒沟里,而是把青年人带沟里!
就在节前,4月29日通过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提出,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只是柔性倡议,而是被纳入法律条文的刚性要求,违规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坚决抵制浪费之风!粉丝多些理性克制,避免跟风盲从;节目组、相关平台和企业更要主动作为,时刻记得并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查成绩要收费,低质教育类App随“智慧校园”泛滥成灾
猛虎来自俄罗斯?能否“放虎归山”?“追踪”进村野生东北虎
这一天,跟随外卖小哥“穿街过巷,连接人间烟火”
材料不够“墓照”来凑,遗产继承为何频陷“自证循环”
“事儿和风险都归你,但钱和保障不归你”,村医后继无人困境何解
“土生土长”的秘密:一位建筑学教授和他的土房子
新华社推出“红色综艺”,沉浸式观剧让人热血澎湃
原产中国却叫“日本山楂”?他花了一辈子为枇杷正名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消费者羊毛的套路有多深?
监制:易艳刚 | 责编:赵岑 | 校对:张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