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主旋律作品蓄势待发 探寻戏剧作品背后的“红色密码”

   日期:2021-05-10 22:04:0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原标题:主旋律作品蓄势待发 探寻戏剧作品背后的“红色密码”

月前,高口碑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仿佛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变革时代,与一位位爱国志士“邂逅”。近日,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开播,“以墨当糖”探寻真理的陈道望,和“为祖国写歌”的王莘,再次让观众为革命者的理想和坚持感到震撼。

从《觉醒年代》到《理想照耀中国》,从京剧《红军故事》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从吉剧《黄大年》到沪剧《敦煌女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旋律作品登上小荧幕、大舞台。从革命先烈到英雄楷模,文艺工作者们反复构思,精雕细琢,将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融入到了一个个戏剧作品里,深深地感染着享受如今幸福生活的每一个人。

致敬革命先烈:唯爱与信念永存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不舍地目送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出国,出国前意气风发的青年与之后二人在狱中脚戴镣铐、血肉模糊的牺牲画面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短暂而又灿烂的人生,让许多观众“泪目”。剧外,通往繁华大道的延乔路和“‘《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也频频登上热搜。

《觉醒年代》截图

今年清明节,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陈延年、陈乔年的墓前放满了鲜花,很多人是通过《觉醒年代》知道了他们。剧中没有生硬刻板的说教,没有贴标签喊口号,没有脸谱化概念化,而是真正抓住讲好故事这个电视剧文艺创作的核心要义,在重大题材作品中见神韵、见风骨、见人心,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形成了强大的共情和共鸣效应。

同样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离,让90后、00后年轻人产生信念感、使命感的,还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诞生之日起,这部捧得“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现象级舞剧一直是演出市场的“香饽饽”,不仅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还自发在微博上写下了一篇篇真情实感的“小作文”。

微博截图

取材自“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当代青年人的视角去回顾历史,塑造出舞剧特有的红色英雄形象,挖掘英雄背后那些平凡真实的故事,去打动观众,和观众产生共鸣。剧里的绝大多数人物,都曾是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他们不只是泛黄照片里的传奇,也和当下的同龄人一样,曾鲜亮地爱过、活过、奋斗过。只是,那个时代赋予了他们更重要的使命。为了理想与信仰,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今天人们幸福生活的起点。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

剧组火线入党:党员们胸前的党徽让人羡慕

在《电波》的创排过程中,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李侠”扮演者王佳俊等青年演员交上了入党申请书。“当我带上‘李侠’的那副眼镜,身体随着熟悉的音乐而舞动,那种澎湃的情绪不需要刻意演绎,自然而然就涌了出来。”在王佳俊看来,英雄从平凡中走来,他们付出生命是为了守护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幸福。“我们先被《电波》剧中人的信仰所打动,又感染了无数的观众。”

打动人的不止革命先烈的信仰,还有同剧组工作人员胸前的党徽。在拍摄《理想照耀中国》之《雪国的篝火》时,演员王劲松看着同剧组工作人员胸前的党徽,和现场竖起的临时党支部的旗帜,羡慕到不行。“那是比任何的潮牌、首饰更让人眼馋的东西。我还和导演说,你们站上去都有党徽,我不是党员没法戴。我想,参加这个工作,可能是让组织考验我的一个机会。”在《雪国的篝火》开机当天,王劲松手写了密密麻麻长达5页的入党申请书递交给了剧组临时党支部,“写的时候特别激动,前边有写错字的地方,来来回回写了三遍。”

《理想照耀中国》之《雪国的篝火》剧照

在第六次扮演周恩来的时候,青年演员夏德俊向《百炼成钢》剧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大热剧《觉醒年代》里,他也是周恩来的扮演者。“我们同剧组的演员王雷,他是毛泽东的扮演者,他是党员,同时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王雷告诉夏德俊,你扮演了那么多次周总理,更应该在思想上、信仰上和周总理保持一致。“其实在之前,每一次扮演周总理,我都觉得我会离他更近一些。同时,我一直在用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的要求自己,一步步的向一名合格的党员靠近。这次,我觉得是时候了。”

主旋律的协奏和交响:与时代同行才能引起观众共鸣

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要讲政治、有信念,也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除了革命先烈,《理想照耀中国》也将镜头对准了当代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息奋斗的闪光人物。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就是其中之一。在《理想照耀中国》之《远方不远》中,青年演员王俊凯饰演林鸣的青年时代。总导演傅东育评价其道:“他很好地把握住了角色的书卷气。如果大家觉得他的表演可能会稚嫩,我觉得应该相信导演,也要相信他自己的认真,成片出来非常动人。”

描绘当代农村题材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首部聚焦火箭军的电视剧《号手就位》,以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获得者黄大年为原型创作的吉剧《黄大年》……近年来,时代旋律、英雄楷模成为热门创作题材,作品数量多、阵容强、题材广。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舞台作品,从作品的主创团队、制作班底、演员阵容等多方面来看,都显示出品方想要打造高质量、具有竞争优势作品的决心。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

5月12日即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沪剧《敦煌女儿》便集结了著名导演张曼君、著名编剧刘锦云、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钱思剑等主创团队,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更亲自挂帅,出演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

“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在《敦煌女儿》的尾声部分,舞台上出现了很多人,他们一个一个上前,说道:我是谁,我某年某月从某地到敦煌,在敦煌待了多少年……他们,正是三危山上长眠的敦煌前辈们。这一幕让樊锦诗先生和观众们感动不已。茅善玉说,“我们不止要唱敦煌人的故事,还要学习敦煌精神,要在传承艺术本体、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用浓浓的沪剧味道去塑造和呈现有文化品位、有思想内涵的好戏,与时代同行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据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消息,2021年将有近百部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播出,涉及主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贯穿百年各个时期的鸿篇巨制。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也着重突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

当主旋律“搭上”不同形式的戏剧作品,既是对主旋律内容市场题材的填补,也是对党史和英雄楷模事迹的一次全民科普。只有将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叙事、情感叙事高度融合,才能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审美上的新发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db:关键字]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