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网上“声讨翟天临”的话题又多了起来。
事件原委无需赘述,2019年,演员翟天临被爆出其博士论文重复率高达40%,硕士论文重复率高达45%。由此,教育部门及各大高校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对毕业生论文查重也变得十分严格。有人调侃,“翟天临以一己之力让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叫苦连天”。同时,毕业论文查重、降重也成为一门新生意,日渐火爆。有媒体报道,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硕博论文查重价格从140元飙升至1380元,一年内暴涨近10倍。
毕业论文设置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和积累,拥有思辨能力、创新精神,通过毕业论文来展示学习成果。通过查重手段防止论文抄袭,本无可厚非。然而过于机械及不甚合理的执行方式,却让论文查重走了样,乃至有形式主义之嫌。
比如,有法学专业的学生吐槽,论文中引用的法律原文在查重中属于重复内容,可如果换个说法,对法条的表述就不准确,这样的设置显然过于呆板。再比如,伴随查重而产生的降重业务,无非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把论文中与他人重复的部分调个顺序、换个说法,实质上仍是换汤不换药。如此炮制出来的论文低重复率,何尝不是另一种学术不端?
对于高校毕业生一年一度对查重的吐槽,教育部门及各大高校不能坐视不理。
一来,高校在论文评价方式上要更科学、完善,毕竟判断一篇论文质量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不能仅仅盯着由机器查出来的重复率不放;二来,校方与查重平台不妨调整合作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查重便利,由此切断查重利益链。当然,从根本来说,还需要广大学子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端正态度、扎实治学、创新思路,提高论文的创新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