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后劲儿远比想象中的大。
即使结局已经更新完好几个月了,有关剧中人物和剧情的讨论却从未停止,豆瓣评分更是从开播时的8.5分,播完时的8.9分,持续走高,目前已经涨到9.3分!
试问哪个年轻人看完《觉醒年代》不说一句:觉醒年代yyds!!
6月1日,《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在人民日报撰文,他写道:“要将剧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从书本中的一个个名字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体。这部剧播出后获得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希望今天的人们可以了解那些舍弃小我拥抱大我的先驱,记住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不忘今日幸福生活的来路。”
《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建党为主线,讲述了1915年,陈独秀回国创办《青年杂志》的故事。
“你在历史书上划过的一个句子,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他们跌宕,他们平凡,他们斗争,他们坚韧,他们短短的几十年我们虽然无缘亲眼见证,但作为中华儿女,关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应该永久的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
润之出场、鲁迅出场、张勋的辫子军进京,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将我们瞬间带回到那个年代,热泪盈眶。
毛泽东在雨中踩着泥泞向前跑来,弹幕上满屏的“他来了,他从雨中跑来了!”
滂沱的大雨,混乱的街道,纵马而过的军阀、深陷苦难的贫苦百姓、躺在泥水中的乞丐、坐在汽车里吃三明治的富家少年……
这一幕幕,不正是那个纷乱的年代下的人生百态,民间疾苦吗!
而润之,就是从这样的人群中冲出来,手里抱着《青年杂志》,带着希望出现,那一幕,真的让人觉得,能救中国的人,来了!
提起主旋律,枯燥、死板,说教的刻板印象早就深入骨髓,但《觉醒年代》里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却都充满信念感,都能直击内心,让人迅速产生共情。
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们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样子,反而多了些“普通人”的色彩,一群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会打嘴仗的年轻人,到底会办出一部什么样的杂志?
蔡元培“慢羊羊村长”的形象深入人心,悠闲时把脚翘在桌上,嘴里哼着小曲儿,但在学生遇到危险时,他第一个站出来,“不能伤害我蔡元培的学生!”
李大钊为了帮助偶遇的劳工不惜当掉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妻子却叫他“憨坨”,生活拮据的时候骗孩子说“吃羊肉塞牙”;
辜鸿铭虽然是保皇党,但他也一心爱国,愿意一致对外,在危急关头,作为蔡元培的“唯粉”和迷弟,他第一个不服,立起眉毛,“岂有此理!公然竟敢害我蔡公,我辜鸿铭一定跟他血战到底!”
鲁迅因为不愿意和张勋等人同流合污,手拿“不干了”的牌子,坐于闹市之中,这一幕成了朋友圈无数打工人暗中发牢骚的标准配图:都是打工人,谁还不是个傲娇迅哥儿了呢!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却被儿子骂“伪君子”。
追寻理想的启蒙年代,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为了国家而付出,为了理想而奋斗,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探寻救亡图存的真理,勾勒出拨云见天,旋转乾坤的时代风骨。
无论生长在哪个年代,青年都该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追求真理的勇气的一群人,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就像俞敏洪老师说的,年轻人不应该躺平,而应该具有奋斗精神,实现自己的价值,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觉醒年代》会拍续集吗?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