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一压演员片酬,剧集质量就上来了”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近日谈及“天价片酬”时表示,压缩演员片酬的政策有助于提高后期制作、幕后创作人员的制作费,剧集质量就上来了。
视觉中国供图
霍廷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预算依然在压缩,现在压一压演员的报酬,后期制作、幕后创作人员的制作费有所提高,大家现在看到的电视剧、网剧,质量就好了很多。老百姓对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标准,演员好、景好、摄影好,他也能看得出来。
所以现在投资人、制片人、好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应该对这一方面有一些投入。但我想不管是电视剧也罢、电影也罢,从发展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来说,这是常态化的东西,是要往下走的创作思路。
对于影视美术人才培养,霍廷霄表示,这方面人才的培训、输送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影视剧行业需要的人才量大,300多万人在做这个行业,但好的电视剧、电影美术人才数来数去也就百八十人。因为人才流失量很大,都是师傅带徒弟,干一段觉得剧组钱少,他就会跳槽干别的。
霍廷霄认为,目前中国影视作品的投资不比国外弱,从弘扬中国5000年文化上看,底蕴也不比国外差,还是在于人审美的提高,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少为明星烧钱
多用质量叫座
影视产业链条漫长,除了镜头前的演员,编剧、道具、服装、外景交通、后期制作等环节同样至关重要,都需要资金支持。可制作成本毕竟有限,演员片酬“坐火箭”,写本子、服化道、后期制作的费用自然会被压缩,最终催生出“烂剧水词”“塑料道具”“五毛特效”等粗制滥造的现象。
对这种分配不公,业内人士也苦之久矣,导演陆川、吴思远等都感慨“这十分可怕”。可在流量、效益面前,行业也得“忍”,这或许换来了一时的表面繁荣,至于产品质量和口碑是否扑街就不好说了。
这种畸形的分配,也在阻碍影视产业向工业化进一步迈进。
从现实来看,在影视技术等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很多国产“大片”,都要请好莱坞团队参与指导、制作。眼下,随着5G、8K的到来,观众对视觉、美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中国影视产业要想把握机遇、缩小差距,人才不可或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