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发展到今天,同质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各种古装、玄幻、奇幻等题材的网络电影泛滥成灾,不过,作为有追求有理想的行业人士,他们既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这部名为《中国飞侠》的网络电影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典型性案例,该片在付费期的总票房突破2587万,爱奇艺站内评分8.9,为2020年度爱奇艺网络电影评分NO.1,并以213.2万的评分人次打破了2020年度爱奇艺网络电影评分人次记录。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关注社会现实题材的网络电影,这在之前是不被网络电影市场所看好的题材,可是经过业内人士的努力,该片不仅仅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也是一次内容和热度上的双重突破。那么,现实题材能否照亮网络电影的明天?我们试图在青工委举办的《中国飞侠》青年研讨会寻找答案。
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张麟
6月17日,青工委在京举办了《中国飞侠》青年研讨会:网络电影的现实题材创作,研讨会邀请了《中国飞侠》出品人、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董冠杰,《中国飞侠》总策划、监制、奇树有鱼副总裁、青榕资本董事合伙人鲍玉成,《中国飞侠》导演陈静,《中国飞侠》出品人、编剧张五毛等主创团队和平台代表爱奇艺电影中心网络电影商务经理李洋以及数十位青工委精英委员和十余家行业头部与官方媒体记者参会,共同讨论现实题材网络电影的创作要义、营销手法、商业模式等,并就行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热门话题展开热烈交流,2967人通过视频号“青刊”参与直播互动。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张麟主持研讨会。
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董冠杰
现实题材是大势所趋,创作更难要求更高
《中国飞侠》出品人、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董冠杰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飞侠》是奇树有鱼继《毛驴上树》之后在现实题材的又一次探索,现在已经圆满收官了。他认为,该片的成功带给了他一些思考和总结。
第一,关于网络电影的受众,他认为网生内容行业其实是在不断挑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它的速度非常快。如果说之前的网络电影受众以小镇青年为主,现在的受众整体结构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尤其到今年,网络电影的受众结构已经不再是之前想象的四五线的小镇青年了,它快速地向二三线甚至向一线城市变迁,更多的用户来自于二线、三线城市甚至是一线城市的年轻用户。新的用户结构变化带来了对内容的一些变化,也就是说,大家的审美在快速提升,只是做一些相对悬浮的偏想象力一些的网络电影已经不够了,更多的受众希望除了满足想象力之外,还有很多需要一些有情或者有品的内容,就是更有品质的或者更有情感代入的,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整体的文化氛围和政策导向向主旋律或者更具备现实意义的题材上转移。也就是说,用户对内容的关注会被引导到现实题材上。以前觉得用户的习惯、喜好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现在看来不是,整体舆论的变化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对内容的需求。他现在很笃定地认为在未来几年现实题材会是集中的创作和爆发期,包括用户整体的关注度都会在这个领域,所以从去年开始,奇树有鱼就已经大量地减少了对古装类题材的布局,今年的古装剧更少,这个是大势不可逆的,作为行业从业者应该顺势而为,要关注现实题材。
第三,创作的难度。说到现实题材,其实创作难度非常大,主要原因,如果做一个古装、魔幻、玄幻,因为它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可以靠想象力完成,编剧坐在家里面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但是现实题材不一样,所有的事情都在身边发生,想让观众有共情,必须得有代入感,如果没有代入感,代入不了就完成不了观影,所以做现实题材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让它更写实,不那么悬浮。尤其现在很多的编剧或者很多从业者比较年轻,生活阅历,各个方面的经验所限,不太能够做到在某一个领域都很熟悉,这就要做大量的采风和调研,这个就比较耗时间和工夫,这是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董冠杰表示,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难度太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创作,对编剧还有主创人员的要求会更高。
奇树有鱼副总裁、青榕资本董事合伙人 鲍玉成
现实题材既要口碑也要票房
作为《中国飞侠》总策划、监制、奇树有鱼副总裁、青榕资本董事合伙人,鲍玉成认为,奇树有鱼的定位是一家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领先的互联网娱乐公司,我们在现实题材的定位是主动、积极、全面地拥抱政策,符合好主题、好故事、好团队、好创作、好作品、好收成的创作要求。既要有社会效应,又要有经济效应,既要有口碑,又要有票房,既要有阳光又要有自然风,通过文艺作品能够很自然地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生活。
他还说,《中国飞侠》这个项目的策划创意来源于用心和生活,首先是《毛驴上树》的成功奠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基础。但,所有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留下的是更多的信心和经验。《中国飞侠》已经成功了,从现在起一切清零,从头开始,接下来还会继续精心创作,让更好更优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飞侠》导演陈静
现实题材电影要真诚,要和观众产生共情
《中国飞侠》导演陈静在谈到《中国飞侠》的创作时表示,做电影要做到“真诚”,哪怕你的故事非常好,但是做不到真诚两个字,观众就会有一个接受上的障碍。
《中国飞侠》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创作中我希望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动人的力量,那就是每一个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成年人身上蕴藏的不平凡、正直、善良、坚持和信念。拍摄前她心里有一个笃定的想法,就是希望做一个温暖的东西直抵人心,这不仅是社会需要的正向力量,也是给每一位不容易的成年人的赞歌。
虽然网络电影里面的现实题材是比较少的,但是电视剧、网络电影,现实片、文艺片,这都是很有经验的一个事情。从决定做《中国飞侠》起,她就开始搜集和整理关于外卖行业的资料,也格外留意日常接触的外卖员和快递员,逮住机会就跟他们聊几句,了解他们的收入、家庭背景跟生活理想等等,越了解这个职业人群,反而越关注他们的个人状态和情感。
在《中国飞侠》开机之前,她对自己的创作提了几个目标。第一,希望能够把人物做得尽量复杂。我们生活中没有人是单面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混合的人性综合体。第二个是把单线的叙事拍出厚度,把父女情感和夫妻关系做最接地气的呈现和塑造,这是拍摄前进行最多思考的内容。第三是让影片在现实主义层面落地,同时又有一种淡淡的诗意。相比强调某一个技术层面的出色,综合各种创作条件,最终还是选择保持整个影片整体气韵的统一。
现实主义题材的意义就体现在关照现实的各种细节里,作为创作者要求自己尽量心平气和地表现,而不过多放置自己的立场,让观众在影片的各个细节里面寻找自我的投射;同时,她期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表达能够拥有现实的意义和力量;从情感上寻找观众更多的共鸣,找到一个撬动跟观众交流的支点、一个方法,找到那个开口,然后我们去深挖,把情感的东西做扎实,把情感的东西用真诚的方式呈现得很扎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窍门。
《中国飞侠》编剧张五毛
现实题材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好编剧
《中国飞侠》出品人、编剧张五毛则在研讨会上重点分享了编剧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心得。他认为,从小说的写作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更多地描绘人物的内心冲突,而剧本的写作需要可视化的外部冲突。
他说,网络电影观众的耐心更低一些,他们需要一些强刺激的或者一些商业元素提升整个片子的节奏感,但是恰恰现实题材的电影往往很难加入太多的商业元素,这是网络电影现实题材写作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在尊重生活基本常识和规律的前提下,编剧去更多地加入和挖掘一些商业元素融入到影片里面,提升影片的节奏、提升影片的可观赏性等等,这个是对现实题材写作编剧的一个挑战。这是第一个困难。
第二个困难是在编剧人才方面。他说他一个人写一年最高效的能写两个剧本,但是如果有一个编剧工作室有三五个人,这个项目的量就可以上来了。但是好的编剧不好找,这两年面试了大概有几十个编剧,然后试用了大概有七八个,效果都不是太好,也有在国外学编剧回来的,也有在国内学编剧出来的,试用的结果都不是太好。
为什么编剧这么难找?他认为可能跟现实题材有关,现实题材的写作要求编剧不仅懂剧做法和一些基本的剧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有生活的经验和社会的洞察。他觉得网络电影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短板在于编剧,因为网络电影在中国发展大概六七年的时间,现实题材在整个网络电影里到目前为止仍属于非主流,不是主流的网络电影。因为它是非主流,所以行业就没有培养和沉淀下来足够的编剧人才。而编剧这个工种又没法量产,比如几大高校的新闻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能熟练地掌握剧作技巧,具备二手素材的加工能力,写一些类型片是可以的,但是写现实题材未必可行,因为现实题材一个基本的判断先看年龄,怎么着也得30岁往上吧,这个不仅仅是生活经验,最关键的是对社会的洞察、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一些判断。
他呼吁,如果未来想做现实题材,一是积累这方面的人才,二是需要提升整个行业,尤其是编剧的收入。如果做一个网络电影还是想着花三五万找一个编剧,这个事儿不靠谱,因为这不符合现实规律。他也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提升编剧的收入,然后培养大量的人才,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可能。
他的心得是:现实题材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是现实题材写作的特点,也是现实题材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爱奇艺电影中心网络电影商务经理李洋
平台鼓励题材创新,支持现实题材电影
爱奇艺电影中心网络电影商务经理李洋从平台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部电影贵就贵在它真实,作为现实题材的创作也就是贵在它真实和比较接地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中国飞侠》的一些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大家一起把现实题材的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
李洋介绍说,2019年下半年,得知奇树有鱼计划做一部以外卖小哥为主题的网络电影,当时觉得很有新意,也很有价值,但纵观电影市场,却没有一部将这个群体作为书写对象的作品,如何把这群小人物的故事讲好,不但是题材的创新,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爱奇艺其实属于网络电影的缔造者,现在也希望做网络电影的保护者。为了让行业发展能够更壮大,让更多内容的供应商能够进来,加速了现在网络电影行业的一个发展。从2018年开始,爱奇艺就主动提出要提质减量,遏制属于亚健康的发展速度,我们会提前介入到创作,包括引导内容的产生,同时对具有现实意义的主流价值的电影更多给予创作上的支持和奖励。
到2020年,爱奇艺的网络电影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不仅在整体的市场份额长期还是保持在50%以上,在新片上线的占比上也稳定在50%。当然在票房上,2020年爱奇艺突破千万的票房已经有22部,也创了一个历史新高。这些数据其实就证明了现在对于网络电影这几年的努力其实是起到了一个作用的,网络电影现在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健康的一个状态。
当前现在网络视听用户的规模已经突破9亿了,长短视频内容消费也在不断地有些格局上的变化,用户消费的心智也在升级,所以平台在各种场合也鼓励合作伙伴大家要做内容上的创新、要做模式上的创新,只有行业不断注入一些新鲜血液,才能让观众不断看到更多的新鲜感。所以,网络视听平台作为一个网络电影主要传播的渠道,也是作为一个内容和用户的连接者,也希望共同建造一个比较健康的行业生态,共同促进网络电影的转型和升级,把它作为一个思想载体,能够有更多文化功能的作用给发挥出来,也能树立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在年初的时候,爱奇艺也发布了全新的网络电影合作模式,对于真正高品质的电影给予更多的支持,让更多的项目在爱奇艺的平台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真正合适发行的模式和有更高的票房空间,然后让更多的网络电影的从业者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创作的一个方向,就是给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信心。
预测:一亿票房分账的网络电影很快就要到来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董冠杰还谈到了宣发,《中国飞侠》的营销跟别的电影不太一样,一开始一点把握都没有,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会看,覆盖面到底有多大,外卖小哥,现实题材不像古装、魔幻这么有主流性,但是它有它的一些优势,它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现实话题,其实话题营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借助短视频。
除了正统的营销方式之外,我们也借助了类似于院线的宣发方式。以前网络电影宣发主要依赖线上,就是讲精准地导流、流量的导入,因为好象做其他的类似院线的宣传就没有意义了,觉得转化率太低了。但是这次是需要引起一些话题的讨论、需要引起一些观众参与的,所以做了一些相对来说和以前的方式不太一样的,比如我们做了一个事件营销,包括“给外卖小哥送温暖”,尤其是在去年年底我们12月份上线,经历过疫情,疫情其实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让大家关注到自己原来平时生活中不太关注的一些侧面,比如医生、外卖小哥,在当时还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然后自发地参与,然后又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二轮传播,这个也是相对跟以前不太一样的。
对于其他参加研讨会的青工委委员提出的问题,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董冠杰也表示,现在行业内很多人共同的一个焦虑,就是感觉行业的成本提升得太快,感觉票房的提升又不快。做内容是一个很长线的事儿,不是一锤子买卖,奔着长线作战、慢慢去学习更优秀的人的创作,提升自己就好了。
董冠杰在最后总结发言时说: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行业发展更是如此。所有行业都会经历几个阶段,都会经历看不清、看不起、学不会、追不上这四个阶段,我觉得在过去的五年,第一阶段已经经历过了,就是看不清,我们现在都会看得清网络电影是持续存在的,并且是在持续壮大的。
第二个阶段是看不起,现在很多人是看不起的,但是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自己看得起,虽然我们还有很多的缺点和很多问题,但是这都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谁上来都是万能的,我们本身要尊重这个周期,但是同时还要以更认真的心态和长期主义的精神不断去完善和改进,我觉得我们应该可以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
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包括很多院线电影公司真正加入这个行业做更多优秀作品,因为光靠自己其实有时候会陷入一个定式思维和瓶颈里面,需要有更多不同的背景和文物的人,不同的创作思维的人都能进来,共同推动这个行业进步。只有这个行业更大了,市场份额更大,我们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还是尽量克服焦虑,更要避免内卷,认认真真沉下心来做内容,用更长的时间做准备,要相信内容为王是真的,而不是只做一些过于短视的事儿,经过一轮的调整和沉淀,我相信这个行业未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票房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冲破之前的记录,我认为一亿分账的票房的可能性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都会有的,我希望大家坚信这个未来,大家一起努力。
编后语:电影日报全程见证了青工委主办的青年研讨会,为增进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发展,业内人士各抒己见,建言献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实题材网络电影的明天,我们相信,《中国飞侠》的成功绝对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网络电影以及整个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飞侠”出现,而这需要整个行业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电影日报摘编整理
编辑:小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