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把中国故事讲好,主旋律也能“出圈” | 新京报快评

   日期:2021-07-07 02:41:2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原标题:把中国故事讲好,主旋律也能“出圈” | 新京报快评

▲《1921》海报。

近日,大批主旋律影视头部作品迎来一轮创作井喷,它们通过内容深耕进一步打开细分市场,积累了良好口碑,为这一类型叙事释放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对近期主旋律影视剧这一类型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为了适应年轻观众的口味、与时代共情共振,一些电影主创团队守正创新,进行了多方面的突围探索。

这些影片在大事上高度尊重史实,细节处则追求艺术真实,描摹出历史深处真实而动人的图景。

新的英雄形象:从“小人物”到“大人物”

《1921》主创团队在电影开拍前去世界各地档案馆“考古”并邀请党史专家全程参与拍摄;剧组美术团队在各地勘景后,按1:1的比例搭建了党的“一大”、“二大”会址以及博文女校等建筑群,电影获得“教科书般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程”的评价。

在史实的基础之上,主创又融入了谍战(日本特务对在沪日籍共产党人的绞杀)、悬疑(欧洲反共势力对共产国际代表的阻挠与监视)、爱情(李达与王会悟的相濡以沫)等类型元素,加强戏剧张力。

之前涌现过一批讲述身处大时代的小人物影片,如《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这些主旋律叙事套路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而今献礼建党百年更加考验技巧,重大历史题材让叙事体量更为厚重,主旋律叙事主体开始从“小人物”过渡到“大人物”,创造出全新的历史形象。

以7月1日同时上映的《1921》《革命者》两部影片为例,它们分别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毛泽东、李达夫妇、李大钊的故事为创作主线,采用王源、朱一龙、李易峰、韩庚等年轻演员,演绎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的成长故事。

《革命者》涵盖了上至领袖(毛泽东)下至平民(工人、农民、乞丐等)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感召。

分别从这些人的视角出发去架构影片,既是当时风起云涌社会背景的一个概括提炼,又能对李大钊的政治生活方方面面进行开掘,使这个人物雕琢更为立体,充满烟火气息的同时也闪耀着人性光辉。

▲李大钊正在演讲。图片来源:《革命者》剧照。

新的开掘视角:从“硬历史”到“软历史”

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叙事角度另辟蹊径,从聚焦政治经济的“硬历史”转向了文化精神谱系传承的“软历史”。

《觉醒年代》这部剧以新闻报业为切口,时间跨度从1915年袁世凯复辟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民国、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前夕的大量新闻事件都囊括在内,新闻人和革命先驱从迷茫到觉醒的思想蜕变过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留学日本的陈独秀自问“中国该往何处去”,面对挫折在困惑、重重自我对话中艰难前行。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在各自的路上埋头攀登,最终在顶峰相遇。

理想、热血、青春激荡,这些孤独浪漫求索的精神形象像极了深处急剧变化的社会当下身心无处安放的我们,传递出一种与当下共通的情感和价值体验,观众心中的火焰由此被点燃。

▲李大钊与毛泽东畅谈革命理想。图片来源:《革命者》剧照。

新的表意空间:诗意表达和风格化镜语

美学层面,主旋律影视剧在视听语言层面对影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验,不乏诗意的写意段落和象征、超现实风格的画面。

《革命者》以墓碑为开场,回顾了1912-1927年间不同革命阶段李大钊的数个高光时刻,时间逐渐迫近其被执行绞刑前的时刻,最后是行刑画面。

影片结尾彻底剥离了现实,在象征符号层面建构意象——少年李大钊爬上火车,开启庞然大物,并驶向远方。

火车载着李大钊前进,之后他逐渐驾驭火车,这个画面就成了革命者与时代关系的隐喻。最终,少年奔赴远方旅程,构建起民族信仰。

类似的革命领跑者意象还出现在《1921》的一段长镜头之中。毛泽东原本打算去法国留学寻求救亡,影片巧妙地把它具象化为一个叙事场景——法国人意气风发高唱《马赛曲》进入上海法租界复兴公园,毛泽东想追随进入而不得。

最后,凡是中国人都被当作二等公民拦在门外。处处是烟花霓虹,毛泽东形单影只,怀一腔屈辱愤懑跑过南京路、外滩。

童年时期叛逆、严父慈母的教育、青年时代求索、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跑步的过程中,毛泽东将民族的使命与自己的使命融为一体,步伐变得果敢无畏。

随着民族自信和身份认同感的不断加强,家国大义与小爱的抉择(《悬崖之上》)、故土难离与重建家园(《山海情》)、革命历史与民族史诗(《革命者》)、青春觉醒与爱国激情(《1921》)、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是英雄(《守岛人》),这些议题和高浓度情感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交集,在当下时代不断放大,呼唤着当代青年奋发有为、接力向上。

屡次冲上热搜、成为话题焦点、获得年轻人青睐……在创作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主旋律作品已迈入精品化生产时代。

有理由相信,未来主旋律影视剧将大量常态化输出,与此同时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借助中国特有的文化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主旋律影视剧还将拓展其海外市场,实现我国宏大叙事的全球化传播,助推中国影视走向新高峰。

□李潇潇(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实习生:耿心玥校对:翟永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db:关键字]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