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萌翻  八卦爆料  作者,  拳王  大餐  流量 

戏曲电影如何实现商业化?《白蛇传·情》有话说

   日期:2021-07-07 12:48:2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原标题:戏曲电影如何实现商业化?《白蛇传·情》有话说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显示,截至7月4日,由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剧院打造的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票房累计超2000万元,观影人次近60万人次,不仅打破了戏曲电影《李三娘》保持7年的历史纪录,成为中国影史戏曲类电影票房冠军,更凭借好口碑不断发酵。根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在对该片感兴趣的观众中,20岁至24岁年龄段的观众多达32.8%,为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

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得以流传,仅仅是影视化版本便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新白娘子传奇》《青蛇》等经典作品,亦有动画等多元类型。

一部“冷门”的戏曲电影,一个“老生常谈”的神话故事,《白蛇传·情》怎么就“破圈”了呢?

戏曲+电影=戏曲电影?

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1905年,中国诞生的第一部电影即为京剧舞台艺术纪录片《定军山》。新中国成立后,戏曲电影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黄梅戏《天仙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花木兰》、评剧《花为媒》等等,成为几代国人心中的经典。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戏曲电影虽然在产量上远超以往,却再也没有出现一部广为流传、堪称经典的作品。有人可能会说,戏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戏曲电影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戏曲电影《定军山》剧照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戏曲和电影其实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体系——戏曲是表意的、虚拟的艺术,电影是写实的、再现的艺术,电影是“代入”的美学,戏曲是“间离”的美学,而“戏曲电影美学”要最大限度保留戏曲艺术的魅力,并最大限度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

戏曲电影多以戏剧传承、文化保护的角度进行创作,当中大多数的作品来自于经典舞台剧的改编,与主流观影人群更接近的现代戏比例却相对偏少,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戏曲电影要‘出圈’,需要更多融入电影的创作方式,也需要经典戏曲之外的新编故事。”有电影业内人士表示,电影《霸王别姬》曾让不少人对京剧产生兴趣,而在国外,电影明星参与舞台剧或歌舞电影很常见,佳作也层出不穷:电影明星主演的歌舞电影《红磨坊》是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片,《芝加哥》《爱乐之城》《悲惨世界》不仅票房丰收,还赢得诸多电影奖项——透过明星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从电影院走进剧场,感受现场的魅力。

但好的电影剧本可遇不可求,更何况受众面更狭窄的戏曲电影?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戏曲电影,基本以比较成熟的戏曲舞台剧被电影化占据主流。

戏曲电影+《白蛇传》=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便脱胎于粤剧舞台上的传统剧目《白蛇传》,同时又做了大量的改编和升级。

粤剧《白蛇传·情》和传统版的粤剧《白蛇传》都是在田汉先生的《白蛇传》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广东粤剧院院长、《白蛇传·情》中白素贞的扮演者曾小敏告诉记者,《白蛇传·情》的创作更具有创新意识,在故事情节上,包括唱腔、音乐、舞美等的设计以及整体剧情结构与节奏都做了大胆的表达,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呈现,比如说在矛盾冲突与视觉听觉呈现的综合考量等。

《白蛇传·情》剧照

而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将戏曲与电影融合,用奇幻化的特效呈现了戏曲舞台上抽象表演的“盗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

“影片呈现的每分每秒,背后都有关于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分寸的考量。比如说在戏曲舞台上,表现巨浪滔天是多位演员挥水袖,以写意的方式来表达;但电影呈现不能这么做,它需要借助电影特效将巨浪滔天的震撼场景再现,这才是符合观众预期的。”据导演张险峰介绍,影片采用前沿4K技术,特效镜头占全片90%以上,为追求极致的东方美感呈现与震撼的视觉效果,由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深圳三地顶尖特效团队共同完成特效部分,将戏剧舞台抽象化的桥段进行电影呈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片的国风影像是一大亮点,有效打破了戏曲与电影的形式隔阂,并自成一体地表现出“人在画中”的艺术效果。这一点在舞台版上并不明显,主要是舞台版更好地利用戏曲的程式塑造人物,而电影却凭借电影剪辑和技法的高水平把控和巧妙运用,将戏曲完美地融入现代文化。

《白蛇传·情》剧照

影片伊始,凌波微步、袅娜而来的白素贞与小青,已经游离了舞台艺术片的范式,其背景不再是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取而代之的是水墨画一般虚实交织的江南景物。主演曾小敏以戏曲舞蹈水袖舞表现人物内心强烈的情感,电影镜头通过多个机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水袖舞流动的气韵,映衬白素贞的深情。

可贵的是,《白蛇传·情》主创团队能够秉持中国戏曲写意性、程式化的美学特征,并未以电影技术手段冲淡戏曲艺术的审美品格。正因为如此,电影才能够跨越剧种差异,体现出中国戏曲共有的美感,赢得观众的喜爱。

《白蛇传·情》+2000万=戏曲电影商业化探索

《白蛇传·情》在豆瓣评分8.2,成功“出圈”,让很多年轻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粤剧电影,惊叹于这部戏曲电影带来的“焕新”感:从没料想到戏曲电影会这么拍,效果如此令人惊叹,即便听不懂粤语也能领略这部粤剧电影的唯美、细腻、宏大。

“出圈”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便是《白蛇传·情》逾2000万的“高票房”。这个在主流电影圈看起来不太高,甚至有些低的数字,对戏曲电影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成绩。

“戏曲电影本身便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且更注重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无法与商业片进行对比。但如何借助戏曲电影让相关的戏曲演出拓展出受众群,确实应该受到重视,并对此进行探索。”演出行业分析师黎新宇如是说。

“过往戏曲电影的整体的市场沉淀和市场基础优势不强,劣势明显。我们在戏曲电影方面的呈现经验、推广经验十分匮乏,本身戏曲电影所占整个电影市场的比例微乎其微。”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表示,目前,戏曲界整体的创作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供需矛盾,这一点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不能按照十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思维和经验来评判现有的戏曲电影市场潜能。

在电影制作团队和发行团队方面,曾小敏提到,目前,戏曲界在这一个领域投入的储备和呈现的结果都没有系统的体系。原有的市场梯队包括电影的制作宣发,都是基于对电影行业的认知和了解,而缺乏对戏剧电影的特定的特质和推广方式必要的研究,甚至缺少必要的信心。从而导致在推广方式上没有充分尊重和读懂传统文化,没有系统的进行针对戏曲电影的探索和实验。“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针对戏曲电影的拍摄推广和市场化运作的团队。”

同样的,在黎新宇看来,团队的专业性对于戏曲电影的商业化十分重要。目前不少人将戏曲电影直接看作是某一场演出的现场纪录片,但实际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戏曲电影也需要事先规划并设计好每一个拍摄镜头,灯光的使用,何时需要远景,何时需要近景拍摄,以便于用镜头语言拍摄出经典戏曲的亮点、细节,这也意味着制作团队需要既熟悉演出作品同时也了解电影,具备一定专业性”。

在《白蛇传·情》的发行过程中,“低排片”,甚至在多数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无排片”的现象,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许多网友表示为了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赶在周末的时候“进趟城”。

“按原有的思维,从市场方面用主观感觉来评估,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戏曲电影的市场基础、群众的观影基础基数不大。其实通过《白蛇传·情》的整体的呈现和目前的市场反馈,恰恰证明市场基数非常之大,市场基础非常之好。”曾小敏表示,但在如何满足市场观众高品质的观影需求、基于对他们的尊重进行更便捷、合更理的排片,同时结合已经释放的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排片调整,必要的及时跟进,这些方面可能需要电影人和戏曲人来共同总结。“我们要尽快建立一个动态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针对戏曲电影的专业自信和文化潜力的预判,这对电影产业尤其是参与传统戏曲创作发行的各个领域,都是一个课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标签: [db:关键字]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