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白玉霜提携筱月珠</p>
<p>津门评剧名伶筱月珠,本名李佩云,1924年生于天津贫苦家庭。她12岁拜师老艺人赵良玉学戏,后又向董瑞海讨教,取艺名花小云。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被捧为“评剧皇后”“评剧泰斗”的名伶白玉霜在上海合同期满返津;因拍了电影《海棠红》,又获“电影明星”美誉,更加大红大紫。1938年,14岁的花小云慕名进入白剧团,演帽儿戏。</p>
<p>有一天,白玉霜唱大轴《五女哭坟》,可巧平常演四女的演员风云仙辞班不干了,后台管事便让花小云顶替。这出戏里只有白玉霜扮演的大女和小白玉霜演的五女唱两段,其余仨女仅有话白。花小云请求白玉霜:“二姑(戏班儿对白的官称),我加一段儿唱行吗?”白玉霜爱才,对小白玉霜说:“你接小云的,她唱完了你再唱。”花小云演唱得很卖力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散戏后,白玉霜高兴地对后台管事说:“你看小云了嘛,使多大劲啊,还打算压我个点儿啦!”</p>
<p>从此,白玉霜对花小云刮目相看,特意推荐她拜傍自己多年、极为了解“白派”艺术的老艺人碧月珠为师,专工“白派”,碧月珠将花小云艺名改为筱月珠。同时,白玉霜还让自己的琴师焦景俊、鼓师龚万才为筱月珠调嗓、说戏,一直持续了四年,筱月珠由唱帽儿戏到唱倒二,直至给白玉霜配戏。1940年小白玉霜曾离开母亲的剧团一段时期。这时期小白玉霜的角色也由筱月珠接替。这使她奠定了坚实的“白派”基础,艺术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日臻成熟,终成大器。<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