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剧迷  一秒  新2  作者,  萌翻  八卦爆料  拳王  大餐  流量 

90后研究生用周杰伦专辑为5亿年前三叶虫命名:范特西虫

   日期:2020-11-27 12:44:32     作者:wangxiao    浏览:10    
核心提示:原标题:90后研究生用周杰伦专辑为5亿年前三叶虫命名:范特西虫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看着天马行空的歌词,耳边
<!--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90后研究生用周杰伦专辑为5亿年前三叶虫命名:范特西虫</p> <p>"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 "</p> <p>看着天马行空的歌词,耳边传来无与伦比的律动,没错,这就是周杰伦的经典专辑《范特西》中的主打歌曲《爱在西元前》。</p> <p>恐怕周杰伦也没想到,近 20 年后,这张专辑的名字有了新的含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孙智新,把他发现的一种 5 亿年前的独特三叶虫命名为范特西虫。</p> <p>"周董的歌对我影响很大,这次用范特西命名,也是向周杰伦天马行空的音乐创作风格致敬,算是一种理科生的浪漫吧。"孙智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27/cfb6d254a43dbd936d189322.jpeg" /></p> <p>孙智新(左一)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发掘范特西虫化石。受访者供图</p> <p><strong>长着"一对兔耳朵"的三叶虫</strong></p> <p>三叶虫是一种奇特的远古动物,半圆形的头部、纹理分明的肋叶,让它们看起来就像戴着头盔、穿着铠甲的武士。</p> <p>它们是寒武纪的霸主,有科学家把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从距今 5.2 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开始登场,到 2.4 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三叶虫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 3.2 亿多年。</p> <p>作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跑在最前面"的物种,在寒武纪早中期的数千万年里,很多三叶虫却是因循守旧的"保守派",老祖宗传给它们的形态基本没什么改变。</p> <p>2018 年,孙智新与导师赵方臣研究员等在位于山东潍坊的华北地台寒武纪中期馒头组地层中,发现一类独特的三叶虫。</p> <p>这种三叶虫具有特殊的头部轮廓,酷似一对兔子耳朵。它头部长度接近背壳总长度的一半;鞍前区向前延长,中部有一个凹口;由于特殊的头盖形态,活动颊特化成侧边缘平直的砍刀状。</p> <p>这些特征及其特殊的眼脊和头鞍特征,使它不同于该时期的其它三叶虫属,成为寒武纪三叶虫家族的又一新成员。相关研究被作为"编辑推荐"文章发表在经典古生物学期刊《波兰古生物学报》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27/3739ac11dd5758c1fce9a2d7.jpeg" /></p> <p>范特西虫复原图。霍秀泉绘</p> <p><strong>用有趣的命名向天马行空的音乐人致敬</strong></p> <p>古生物的名称多种多样,但取名无外乎几个原则:一是避免同名,二是使人留下初步印象。</p> <p>用发现地、发现者或者形态外貌特征进行命名是古生物命名中的经典做法,不过在学术氛围日渐活跃、文化更加多元开放的当今,新奇的命名已屡见不鲜,比如‘麒麟虾’,‘奇翼龙’,‘彩虹龙’等双关且特色的命名,甚至有欧美学者会拍卖命名权用于公益。</p> <p>"按传统的做法,这个三叶虫可能会叫作‘耳形潍坊虫’,不过我想一个更有趣的名字或许与它独特的外形更般配。"孙智新说,起一个有趣的名字更能让人记住它,并激起人们了解它的兴趣,因此将它命名为"耳形范特西虫"(Phantaspisauritus)。</p> <p>孙智新在论文中写道:属名来自古希腊语 phantasis,既英语 fantasy 的词源,指的是这类三叶虫奇幻的外骨骼,以及周杰伦的专辑《范特西》。</p> <p>"这是一语双关,既是表明范特西虫具有奇幻而超乎想象的外貌,同时也是向天马行空的音乐人周杰伦致敬。"孙智新告诉记者,"同龄人都认为这个命名很有趣,我觉得这个彩蛋能使遥远的古生物更接近我们的生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27/08414949970d7d4c55f3e82f.jpeg" /></p> <p>范特西虫化石。受访者供图</p> <p><strong>高中就开始"玩"化石</strong></p> <p>孙智新是 2019 年进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攻读的硕士研究生。虽然是一名 90 后研究生,但早在高中时,他就开始接触化石材料收集和研究。</p> <p>"中学时代在网上看到一些化石爱好者寻找化石的信息后,觉得很有趣,就在家乡附近转悠寻找化石,结果还真找到一块特别的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孙智新随后给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一位老师发去邮件,专家回信肯定了发现的意义,并与他合作撰写了一篇论文。</p> <p>大学本科时,孙智新恰好就读于地质相关专业。在系统学习地质学理论知识后,寻找化石也不再是碰运气。每到假期他就到处寻找合适的地质剖面,"我一直对寒武纪兴趣最浓,读大学期间利用所学知识,在老家及周边找了几个不错的剖面。"孙智新说,随后他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现导师赵方臣研究员指导下开始对山东寒武纪地层的进一步工作。</p> <p>这次范特西虫的发现地距离孙智新老家很近,"从当地爱好者那里获知了相关消息后,很快赶了过去,当地正在施工,发掘条件非常好,于是告诉了导师,认为可以展开深入工作。" 2018 年,本科仍然在读的孙智新与赵方臣研究员等一起赴现场展开发掘研究,没想到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这一剖面寒武纪地层的相关研究工作仍在持续进行。</p> <p>"三叶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之一,大家普遍觉得现在对于三叶虫的了解已经比较充分了,尤其是关于山东地区寒武纪三叶虫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上百年。因此,虽然范特西虫只是为这个庞大的家族增添一个新成员,但是它的发现坚定了我继续搜寻与探究相关内容的信心。"孙智新说道。</p> <p>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p> <p>[责任编辑: ] <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