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兼职演员专职保险 四十多岁成为斜杠青年</p>
<p>玉茹(中)向本报记者柯笛(左)、林键权展示她参演的作品。</p>
<p>出镜人物</p>
<p>玉茹,45岁,保险业务员,</p>
<p>特约演员</p>
<p>未来愿景</p>
<p>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丰富自己,梦想成为专业演员。</p>
<p>主题词</p>
<p>双赢</p>
<p>文/本报记者 柯 笛 见习记者 林键权</p>
<p>图/本报记者 程午鹏</p>
<p>“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行业,是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即使坐在柔软沙发上,玉茹依然挺直腰背保持仪态,娓娓道来。14年前,她从东北来到厦门从事保险行业,直到2018年,朋友圈一条消息进入她的视线:“招群演,如果您有一个演员梦,欢迎加入我们。”</p>
<p>“当时我想,能去演戏,还能广交人脉,同时做保险业务,一举多得。”玉茹加上群演微信群,交了照片和资料,没多久,就被通知去演一个短片——《中国女人0到100岁的美》。“他们需要一个45岁左右的女性形象,我正合适。”第一次演戏,玉茹很兴奋,穿上最好的衣服,特地做了发型,结果拍摄当天,在现场等了大半天,最后按要求对着镜头说了句“四十五岁”,一切就结束了。</p>
<p>“打车就花了100多元,最后薪酬只有70元,成片镜头只出现了不到1秒钟,算下还倒贴钱了。”但玉茹说,她感觉心里很高兴,自己拍戏了。片子出来后反响很好,东北老家都有亲戚朋友看到后特地来问,这让玉茹觉得很有成就感。</p>
<p>刚当群演,很多戏份只是凑个人头或者当背景板,在不断积累经验、了解流程后,玉茹的演技逐渐提升,成了有镜头、有台词的特约演员。</p>
<p>“镜头前的光鲜是观众们所看到的,镜头后的艰辛和努力需要自己消化和坚持。”玉茹说,行业更新换代快、竞争压力大,也需要每天不停地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入行以来,玉茹控制饮食,瘦了十多斤;为了纠正口音里的东北腔调,她还每天在家练习普通话,以至于有次一位东北导演要求她用东北话说句台词,她反而被嫌弃说得没有所谓的“大碴子味”。</p>
<p>从宣传广告、微电影、抖音流量小视频到大制作的影视剧,两年来,玉茹参与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演出,饰演医生、农民、老师,但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各种妈妈角色。玉茹说,最忙的时候,她可能每周都有通告,甚至一周就有三个,月收入平均最多可增加5000多元。而演戏以来,玉茹也真的结交了一些客户。“不少演员朋友成了我的保险业务对象呢,如今演戏、保险双管齐下。”玉茹笑着说。</p>
<p>在玉茹看来,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对他们而言也意味着机会更多了。“好多片子开机,通告越来越多。”玉茹说,影视行业在厦门蓬勃发展,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不断积累,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演员。”玉茹说。<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