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别光热搜追剧了,来看看古人都看什么“剧”吧</p>
<p>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p>
<p><img src="//p1.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124cf1775df844749cd10a94389c262d.jpeg" height="260" width="852" /></p>
<p>最近你在追什么剧呢? </p>
<p>在现代社会,追剧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日常娱乐活动。 </p>
<p>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碎片化追剧、热搜追剧更是成为一种趋向。 </p>
<p>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时,似乎全网民都在盼望着女主角跳诛仙台,当时还没有播出该片段,相关微博就成为了热搜,而且话题长期霸屏。 </p>
<p><img src="//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5f09f74ca51242e899dc51a58b3d0d05.jpeg" height="417" width="640" /></p>
<p>三生三世女主跳诛仙台 </p>
<p>《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播出51天,热搜180+,最高时可以一天上热搜12次;《都挺好》播出28天,热搜148次,平均每天5次;还有今年《隐秘的角落》,播出两周就已经热搜50多次,单日上榜热搜数竟能一天上20次热搜,但这个记录如今被《三十而已》赶平了。 </p>
<p>作为今年的热播剧之一的《三十而已》,整部剧播了22天,相关话题就超过了160+热搜,平均下来每天有七个热搜。 </p>
<p>有网友直接吐槽,《三十而已》这是住在了热搜上吧? </p>
<p><img src="//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80b9eab520ec4f6ebb5f193b6eebd535.jpeg" height="1153" width="858" /></p>
<p>即使没看过剧,通过微博热搜,我们也一定知道顾佳和爱马仕太太圈的合照名场面,也一定知道林有有这位史诗级别的绿茶高手…… </p>
<p><img src="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2de54e5b7f664dca946aa8be94322df8.jpeg" height="358" width="680" /></p>
<p>顾佳和爱马仕太太圈的合照 </p>
<p>尽管热搜很可能是出自一种营销策略,但热搜追剧这种方式其实也正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侵蚀,从一开始的碎片化阅读,再到如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不仅严肃的阅读碎片化,娱乐也开始碎片化。 </p>
<p>碎片化追剧、追综的确省时省力,既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也不用费太多的脑力,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剧情全貌并欣赏到精彩片段。 </p>
<p>然而,正如有网友因为被热搜吸引追剧一样,过多的热搜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剧情被透光了反而影响追剧的热情。 </p>
<p><img src="//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a71cd80ef35f4e53b500eed590694bab.jpeg" height="407" width="450" /></p>
<p>同时,热搜多,并不代表电视剧质量的好坏,一味追求热搜,片面追求制造能上热搜的梗,反而可能会损坏电视剧整体艺术创作的完成。 </p>
<p>以《三十而已》为例,该剧的确制造了“铂金包”“林有有”等出圈梗,引起网民热议,并在播出前因为迎合当代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而拿下8.2高分,但随着后期剧情立意的崩塌,评分又迅速跌落至6.8分。 </p>
<p><img src="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9dcb33598e3f4ff894731724bbd82f97.jpeg" height="399" width="1043" /></p>
<p><img src="//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39f0ced86ca84cd682c12d98482efd34.jpeg" height="267" width="688" /></p>
<p>《三十而已》豆瓣评分从8.2降到6.8 </p>
<p>不管是为了热搜而造剧,或是热搜追剧,碎片化的娱乐方式一方面适应了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另一方面则停留于快感,而无法进入到更深的精神层面,且消解了影视剧的完整性,破坏了艺术的完成度。 </p>
<p>我们现在谈到“追剧”,“剧”显然是特指影视剧,那么影视剧出现之前,古人有“剧”可看吗?如果有,他们又在看什么“剧”呢? </p>
<p>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古人在看什么“剧”,或许从古人看的“剧”里面,我们能够反思到现代热搜造剧、碎片化追剧的一些缺失。 </p>
<p>01 </p>
<p>存续历史最悠久的“剧” </p>
<p>尼日利亚化装舞蹈戏剧 </p>
<p>戏剧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p>
<p>无人可以给出确定无疑的答案,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戏剧与人类文明本身一样,起源于非洲。 </p>
<p>有迹象表明,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就有数百个古非洲部落团体会进行仪式表演。不同于绘画和雕塑,这些表演没有留下永久的记录,所以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p>
<p>然而,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能看见非洲当地各种各样的传统戏剧。这里有八百多种语言,每种语言都代表一种连接古今的文化,而许多文化都有悠久的舞蹈戏剧传统。 </p>
<p><img src="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07f5660de63545ba9e56a8a2f06a10c6.jpeg" height="584" width="945" /></p>
<p>尼日利亚剧作家索因卡的作品《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p>
<p>其中,尼日利亚伊博人的化装舞,当地称作芒舞,是存续历史最悠久也是流行至今的传统习俗。 </p>
<p>对伊博人来说,有两个世界:可感受的物质世界和不可感受的神灵世界。芒舞用迷狂表演将二者结合了起来,精神则化身为表演者的面具。 </p>
<p>在这个传统的舞剧中,每个主要的表演者都是男性,且都戴着全脸面具,穿着套身戏服,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从而通过自己和观众的想象来表现他扮演的令人敬畏的神灵角色。 </p>
<p><img src="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55bed01342b043b199c7520213b1ac53.jpeg" height="575" width="375" /></p>
<p>《阿加步》是一部单人假面舞剧,该剧2005年在尼日利亚的乌鳴(Uga)上演。 </p>
<p>芒舞的语言不是一般的伊博语,而是一种诗化的吟唱,许多用词都是独有的,且意义颠倒,如果一个角色说“我没去市场”,可能他真正的意思是“我去过市场”。 </p>
<p>在伊博境内能够进行这种化装舞蹈表演的场所至今尚有一百七十多个,其中最古老的一个可追溯到18世纪。 </p>
<p><img src="//p6.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0ae018b05adc4badae5879c9588aac4d.jpeg" height="248" width="348" /></p>
<p>图是乌戈纳所画的芒舞“剧场”基本布局。 </p>
<p>在芒舞中,尽管观众有时会和演员交流,但他们绝不可以触摸演员,因为戴着面具的角色不仅仅代表神灵,而且还是神灵的具身存在,他们能传达神圣的祝福和残酷的惩戒。 </p>
<p>例如,这些角色可以让其他的角色患上剧烈的头痛来折磨他们,让一把刀悬空上升来迷惑他们,或者通过用酒壶斟酒却满而不溢来惊骇他们。 </p>
<p><img src="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bab6e8ec25e843fdb9bbf3b9a586aee4.jpeg" height="275" width="178" /></p>
<p>《费拉! 》是一部关于尼日利亚的歌手、舞者兼活动家费拉·库蒂的半传记体音乐剧。 </p>
<p><img src="//p4.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3fc6467c67fc4ea4a5e8338f6138ee0e.jpeg" height="385" width="385" /></p>
<p>费拉·库蒂 </p>
<p>最纯粹的芒舞现在只见于尼日利亚,但这种形式经过改编后已被纳入现代戏剧中,包括尼日利亚剧作家沃莱·索因卡的《狮子与宝石》和2009年在百老汇上演的《费拉!》。 </p>
<p>02 </p>
<p>文字记载最早的“剧” </p>
<p>埃及戏剧 </p>
<p>戏剧表演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现之后,很快向北移动,顺着尼罗河到达如今的埃及,然后又传播到美索不达米亚,再到迦南地区,并最终影响整个中东地区。 </p>
<p>然而,关于戏剧活动的最早文字记载现在只能在埃及找到,时间大概发生在2500年前,但其实真正的戏剧活动出现时间还要早上800年。 </p>
<p>《阿比多斯受难剧》是最早的埃及戏剧,每年春天尼罗河举行游船节期间,该剧都会在沿河的多个寺庙上演。 </p>
<p><img src="//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8f15000d1d854238b5ace0b2643a315b.jpeg" height="480" width="390" /></p>
<p>麦神奥西里斯 </p>
<p>该剧讲述的是麦神奥西里斯被他的对手赛特谋杀的故事。戏中包括女祭司伊希斯和那普泰斯哀悼的场景、奥西里斯的尸体被撕成碎片扔进尼罗河的场景、奥西里斯最后以太阳神荷鲁斯身份复活的场景,以及复活的荷鲁斯与赛特之间展开斗争的场景。 </p>
<p>此外,还有对白、舞蹈、挽歌、动物献祭、繁复的皇家珍宝“贡献”、暴力、一个加冕典礼,以及神圣的生殖(丰收)崇拜仪式。 </p>
<p><img src="//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69d8a89a9b104e6fa369693341ec79c6.jpeg" height="614" width="1080" /></p>
<p>大胆的效果设计与象征性的表演相得益彰:玛瑙珠子代表荷鲁斯的巨眼,两把锤子代表赛特的两只睾丸。赛特从荷鲁斯脸上抠出血迹斑斑的眼睛,荷鲁斯则从赛特身上撕下两只睾丸,嫁接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典仪柱在尼罗河里的一沉一升代表奥西里斯的死亡和复活。 </p>
<p>现代人类学已经得出结论,埃及在春天表演的这部复活戏剧起源于更加古老的仪式化表演,这种表演主要是为了庆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而仪式表演刚好与新一轮的农业种植同步。 </p>
<p>因此,奥西里斯的经历反映的是他所代表的麦秸:尽管他的尸体被撕成碎片扔进河里,他终将复活,正如麦秸一样,当它那被春风四处撒播的种子受到尼罗河春汛的滋润之后,它又开始慢慢复苏。 </p>
<p>死亡的悲剧孕育着生命,而悲伤的泪水滋养了生命的种子,孕育生命的更新。无论多么令人痛苦,这样的悲剧带来的却是重新焕发的生机和希望。 </p>
<p>03 </p>
<p>影响最深远的“剧” </p>
<p>希腊戏剧 </p>
<p>很多古代的戏剧传统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东已经消失殆尽,但是戏剧艺术本身却并没有窒息而死:戏剧从发源地埃及和中东地区迅速向东、向西传播开去。 </p>
<p>公元前500年左右,希腊戏剧在雅典卫城出现了。 </p>
<p>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崇拜,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或公元前9世纪,希腊产生了用来祭奠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颂”。 </p>
<p>“酒神颂”是一种生育(丰收)崇拜仪式,极具狂欢色彩,人们不仅狂饮烂醉,还会在酒醉状态下疯魔一般地表演赞美酒神的舞蹈和吟诵,而领舞和领歌的是50个穿着山羊皮、戴着阳具模拟物的祭司。表演的结尾是则一场神圣的婚礼,婚礼上醉酒的妇女会戴着有胡须的面具,围着阳具起舞,然后部落女王被“献给”狄俄尼索斯。 </p>
<p><img src="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95e14f50ab3c49e99843a5791671c31e.jpeg" height="314" width="639" /></p>
<p>酒神狄俄尼索斯 </p>
<p>这种疯狂的部落仪式正是戏剧的起源,到了公元前6世纪晚期,为了适应世俗的需求,满足不同背景的观众,这种部落仪式被进行了文明化的“修理”。 </p>
<p>对此,尼采的解释最为精当:悲剧诞生在希腊,是酒神狂欢(混沌、激情、情感)和阿波罗理性(有序、艺术、纪律:希腊阿波罗神的属性)的综合。 </p>
<p>在公元前534年,泰斯庇斯在首次悲剧比赛中摘走了桂冠后,这个悲剧大赛就变成了古代雅典名为“城市酒神”的戏剧节。到公元前486年时,喜剧已经出现在这个戏剧节上。至此,古希腊戏剧完整诞生了。 </p>
<p><img src="//p0.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e08462454e814c07a168ae61ee83fc4b.jpeg" height="297" width="437" /></p>
<p>位于今日土耳其境内普南城的希腊大剧院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 </p>
<p>古希腊剧场直接源于此前的酒神颂庆典,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舞台区、“景屋”,以及观众席。 </p>
<p>舞台区基本就是一块空地,有圆形的,也有矩形的;“景屋”,意为“小屋”或“帐篷”,相当于现在的后台,演员可以在这里换衣服与面具;环绕在舞台区周围的坡形结构就是观众席,木头或石头台阶逐级镶嵌在山坡上,为所有公民提供了舒适的座位。古希腊剧院的规模通常很大,能够容纳1万5千观众。 </p>
<p><img src="//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0f2c494084174d9ab3d36429744a822b.jpeg" height="142" width="152" /></p>
<p><img src="http://p2.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cb79d0427771439197fd1dbe4b66b657.jpeg" height="96" width="152" /></p>
<p>这两幅图,由希腊戏剧学者奥利弗•塔普林绘制,展示了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时代古希腊剧场的基本布置。 </p>
<p>在一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在雅典这个人口不超过150000人的城邦,希腊戏剧无论是在社会重要性还是审美高度上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的。 </p>
<p>目前,就我们知道剧名的古希腊戏剧就有数百部,其中有43部作品剧本被完整保留。 </p>
<p>此外,这期间还诞生了四位伟大的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阿里斯托芬,以及一位戏剧史上最重要的戏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 </p>
<p>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是古希腊第一个大师,他的代表作有《阿伽门农》和《普罗米修斯》。 </p>
<p><img src="//p0.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6594f51f3e124d8792141c85ce7738ba.jpeg" height="616" width="917" /></p>
<p>罗马尼亚导演希尔维乌·普卡雷特作品《达那伊得斯姐妹》,改编自埃斯库罗斯作品。 </p>
<p>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在27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时,即战胜了埃斯库罗斯,他一生共写过100余部戏剧,却只有7部传世,其中《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p>
<p>欧里庇得斯是剧场里的哲学家,他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战争、民主、妇女等,他的代表作是《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 </p>
<p><img src="//p3.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bd7bc10c5ca541b888051be86bdbee32.jpeg" height="449" width="695" /></p>
<p>2005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上演了欧里庇得斯的《特洛伊妇女》。 </p>
<p>世界上伟大的悲剧作品中,至少有一半都是由这三位作家在两代人的时间里写就的,而且是在2500年前。 </p>
<p>阿里斯托芬是整个欧洲的喜剧之父,他一生共写过44个喜剧剧本,但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11部。其中《鸟》是古希腊现存的结构最完整的寓言喜剧,是乌托邦喜剧的滥觞。 </p>
<p><img src="//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cb5dcefb46d04a1c86b0603f59dfdc1c.jpeg" height="449" width="912" /></p>
<p>作曲家斯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 《蛙》,改编自阿里斯托芬的《蛙》。 </p>
<p>希腊戏剧融合了神话、传说、哲学、社会评论、诗歌、舞蹈、音乐、公众参与和视觉效果,有响亮的音乐,鲜明的色彩,还有12个至50个盛装打扮的表演者组成的合唱队热烈而激情的吟唱、舞蹈,而且还经常充斥着淫秽、渎神和嬉闹,有时还因为场景下流而耸人听闻。 </p>
<p>因此,希腊戏剧总是充满激情和争议,然而,无论喜剧和悲剧,都深深植根于生活中的暴力,而且两者始终从社会和伦理维度严正地观察人类生活中的战争、屠杀、情欲和背叛。 </p>
<p>04 </p>
<p>作为古今戏剧桥梁的“剧” </p>
<p>罗马戏剧 </p>
<p>希腊古典时代结束之后,罗马文化兴起,罗马戏剧也随之发展起来。 </p>
<p>罗马戏剧原创性都不是很强,通常是对此前希腊模型的“改编”,大多表现希腊人物、希腊服饰,戏剧情节也都是建立在古希腊传说的基础之上的。与古希腊戏剧不同的是,罗马戏剧与宗教、政治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紧密,攻击性很强的娱乐风格主导着罗马剧坛。 </p>
<p>罗马戏剧主要是喜剧,它们由统治阶级提供,通常在丰收节日上,在大规模的生日庆典上,后来又在马戏表演中上演。为了吸引观众,演出有角斗比赛和动物间的角逐。 </p>
<p><img src="//p1.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d5680967ac8b4dc48d680e39de846185.jpeg" height="829" width="1080" /></p>
<p>除了奥朗日和阿斯潘多斯辉煌的剧场遗址,罗马戏剧最恒久不衰的遗产当属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精彩的喜剧作品,以及塞内加的案头戏剧。 </p>
<p>其中,普劳图斯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罗马戏剧作家。他的21部已知戏剧都改编自后期的希腊喜剧,其作品的舞台节奏快,气氛热烈,俏皮而粗野。 </p>
<p>普劳图斯的作品对后世创作的影响很大:他的《挛生兄弟》成为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的创作来源;他的《一坛黄金》探究的是吝啬心理,启发了莫里哀的《悭吝人》;《撒谎者》则是斯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春光满古城》的灵感源泉。 </p>
<p>《悭吝人》与 《春光满古城》中让观众笑得乐不可支的台词正是让2000多年前的罗马观众笑破肚子的台词。 </p>
<p><img src="//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06662045b83f4ecea779ade20328fc3c.jpeg" height="608" width="911" /></p>
<p>斯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春光满古城》 </p>
<p>罗马剧场不同于希腊剧场,它们并不建在山坡上,而是哪里有比赛、游戏活动或节庆就建在哪里,所以初期的罗马剧场是临时搭建木制舞台。 </p>
<p>随着看戏成为罗马人的一个消遣习惯,剧场建筑变得讲究起来。剧场留有贵宾席,并增添了舞蹈表演区域,提示场景的背景建筑可能已经开始包括绘景成分,效果逼真,以至于老普林尼在公元前99年曾写道,“连乌鸦都受骗了,几欲飞向画布上的屋顶”。 </p>
<p>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罗马剧场变成了全世界迄今为止最豪华的剧场建筑:三层庞大的建筑,据说里面各个楼面都由大理石、玻璃和镶金木材铺就,装饰有金线织物、伸缩式遮阳蓬屋顶和三千多尊铜像。 </p>
<p>很遗憾,这些剧场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公元前55年,庞培大帝建造了罗马第一座永久性的石质剧场。它成了罗马帝国时期成百上千座剧场的模型,它们的遗迹遍布地中海地区以及周边各地,其中有很多至今还在使用,主要用于夏季戏剧节。 </p>
<p><img src="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dfb84c7340c04eb48cc9df3c19035830.jpeg" height="297" width="437" /></p>
<p>古罗马的阿斯潘多斯大剧场由建筑师札诺设计,建于公元161年至180年之间。 </p>
<p>罗马戏剧在罗马帝国末期的堕落和奢靡中渐渐枯萎,最终在基督教严厉的声讨中轰然倒塌。基督教会在692年特鲁洛的委员会上谴责各种戏剧表演,并且将所有从事戏剧表演的人都驱逐出教。 </p>
<p>罗马戏剧的终结将戏剧带入了一个黑暗世纪。在接下来将近500年的时间里,欧洲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创作或上演过一部戏剧作品。直到中世纪鼎盛时期,戏剧才重焕生机。 </p>
<p>欢的戏剧作品是什么呢?你最近在追什么剧吗? </p>
<p><img src="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129/6b6f8de5be194b8c9960e0f8f46c74fc.jpeg" height="621" width="1080" /></p>
<p>享誉全球的戏剧百科全书, </p>
<p>畅销40年、修订10次的经典, </p>
<p>中文世界首次全本、全彩出版 </p>
<p>-End- </p>
<p>编辑:冉娜 黄泓 </p>
<p>观点资料参考: </p>
<p>《这就是戏剧》 </p>
<p>原标题:《别光热搜追剧了,来看看古人都看什么“剧”吧》 </p>
<p>阅读原文 <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