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榜单  一秒  剧迷  新2  作者,  八卦爆料  萌翻  拳王  大餐  流量 

专访|《隐秘而伟大》编剧:顾耀东始终没有变过

   日期:2020-11-30 20:12:46     作者:wangxiao    浏览:36    
核心提示:原标题:专访|《隐秘而伟大》编剧:顾耀东始终没有变过国产剧《隐秘而伟大》收官,最终拿到豆瓣8.2分(9.7万人打分)的好口碑,如无意外,应该能成为本年度最佳谍战剧。一个小人物在
<!-- 政务处理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专访|《隐秘而伟大》编剧:顾耀东始终没有变过</p> <p>国产剧《隐秘而伟大》收官,最终拿到豆瓣8.2分(9.7万人打分)的好口碑,如无意外,应该能成为本年度最佳谍战剧。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见证信仰,坚持初心,得到成长,多少能和当下的每一位观众有所契合和共鸣。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e167dfa378a6e9193ccc5d0e.jpeg" /></p> <p>《隐秘而伟大》海报</p> <p>一部好的电视剧,在其幕后班底中,如果说导演对剧集呈现出的风格、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编剧则是把控了剧集的内核表达和故事、人物的精彩度。 </p> <p>《隐秘而伟大》的编剧是一对夫妇,蒲维和黄琛是一同毕业于中戏,更奇妙的是二位居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向来一起写剧本,一起接受采访,在《隐秘而伟大》里,二人分工明确,蒲维负责搭建故事框架,黄琛负责执笔书写故事。 </p> <p>二人说到,这个故事的创作初衷,是为了弥补上一个剧本留下的遗憾。蒲维说到,“几年前我们参与一个团队项目,创作了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谍战剧。那个剧本爱情几乎占了所有比例。作为男性编剧,我有些无用武之地。但同时也被创作过程中查阅到的大量资料所触动。所以我和黄琛就商量,重新做一部关于隐蔽战线的剧,讲更多更复杂的情感,比如战友情,兄弟情,师徒情;同时也讲更多关于历史、关于国家的东西,想做一个格局更大些的剧本。” </p> <p>蒲维和黄琛两个人中学都是理科生,到如今很多历史知识都记忆模糊了。所以为了《隐秘而伟大》的创作,确实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前期我们去了上海,每天去博物馆拍照,记录,尤其是警察博物馆,涉及到户籍科、警员设备等等这方面的资料都是从那里查到的;因为不是上海人,又实地去看了很多街道、建筑;然后看关于老上海的电影,看里面的人说话做事,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比如《上海屋檐下》,《乌鸦与麻雀》。另外就是大量搜集资料,买了很多书,尤其是关于警察类的,比如《上海公安志》、《海上警察百年印象》,魏斐德关于上海警察的三部曲,还打印了很厚一摞上海地方志,全部看完并做详细摘抄。”正是在这样细致的前期调研和学习后,才有了后来这部剧里,为人称道的时代风貌和生活细节。 </p> <p>澎湃新闻对话这对编剧夫妇,听他们聊了聊关于《隐秘而伟大》的一些创作细节。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afd9eb7f76dda32d6f61eaf0.jpeg" /></p> <p>《隐秘而伟大》剧照</p> <p>【对话】 </p> <p><strong>从小菜鸟的视角,撕开壮阔时代的口子</strong></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隐秘而伟大》的小人物、生活化,一开始就确定了这样的创作方向吗? </p> <p><strong>蒲维</strong>:对。我们属于个人喜好较明确的编剧,喜欢看描写平凡小人物的作品,喜欢以小见大的形式。所以一开始就定下了要写一只小菜鸟,从他的小小视角,去撕开一条壮阔时代的口子,带着观众共同进入,共同历险。从第一天冒出写一只警局菜鸟的念头,到最后一集定稿,顾耀东始终没有变过。 </p> <p><strong>黄琛</strong>:我们偏爱有真实感的作品。故事背景可以完全虚构,写天上地下都无所谓,甚至角色可以不是人类,比如我们很喜欢的电影《WALL·E》(机器人总动员)。作品触动人心,因为它有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我们想讲一个有真实感的谍战故事,里面的人是有家有生活的,所以特别强调了生活化的细节。比如福安弄,比如顾家的一日三餐。 </p> <p>不论懵懂的顾耀东,还是老道的夏继成,我们尝试为他们营造出真实的世界和生活;也尝试着用这样一个有真实感的故事,去展现那个时代那群隐秘而伟大的战士,他们在为何而谍,为何而战。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ee8949aacd39b51250b6d9f7.jpeg" /></p> <p>李易峰饰演顾耀东</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这部作品,其实不太适合被简单归类为谍战剧,作为编剧,会给它划定一个类型吗? </p> <p><strong>蒲维</strong>:在创作之初,我们没有考虑类型的问题。我们初衷很单纯,就是做一个人物的成长。“成长”是《隐秘而伟大》的故事的核;“人要忠于年轻时的梦想”,席勒这句话是精神的核。有了这两个点,这个剧本就已经有完整的内核了。至于外壳,它可以是现代生活剧,也可以是玄幻剧、战争剧、谍战剧。我想任何类型都是可以成立的。当然,在创作之初不去明确类型化,这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在面对市场时,“无法归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最终我们还是贴上了“谍战”的标签,不过我们始终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隐秘而伟大》这个名字,早期是被质疑过是不是一部韩国电影改编的,其实完全可以改名避免这样的误解,为什么团队坚持用了这个名字? </p> <p><strong>蒲维</strong>:因为确实没有比这个名字更贴切的了。虽然故事和韩国电影版完全不同,但想要表达的精神是一样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一群隐秘而伟大的战士为和平奋战过。 </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能否谈谈这部作品的创作中,你们比较有印象的困难?以及你们觉得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p> <p><strong>蒲维</strong>:第一个难点印象非常深,就是顾耀东在得知陈宪民冤枉被捕后,他应该这么办。这个问题困住了我们很多天。我们想了很多种方案,但始终不满意,总觉得要么流于俗套,要么不像顾耀东做的事。后来有一天我说,我要是顾耀东,我就去救,陈宪民是因为我被捕的,那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是要救他,哪怕救不出来我也要去试,这才是顾耀东。说完之后,豁然开朗。也因为这个,我们彻底明确了顾耀东的形象。在这之后,顾耀东如何做事,如何选择,也就都清晰了。 </p> <p>至于遗憾,可能就是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控吧。也许下一次可以更好。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2b055a6530966255abe82c64.jpeg" /></p> <p>《隐秘而伟大》截图</p> <p><strong>如果吵起来,解决办法是一起做饭</strong></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作为创作者,你们二位在这个故事中,各自最喜欢的角色是? </p> <p><strong>蒲维</strong>:顾耀东和夏继成,都是我们的最爱。另外我也很喜欢赵志勇这个角色,他一直是和顾耀东参照着来写,很多时候我们会把选择题同时放在他和顾耀东的面前,他既是顾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类型的浓缩,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丰满的角色。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7d02d70769170ee23c71ef88.jpeg" /></p> <p>王泷正饰演夏继成</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651c8cd0610d85926415aaa6.jpeg" /></p> <p>牛骏峰饰演赵志勇</p> <p><strong>黄琛</strong>:除了“东继恋歌”,这几天追剧下来,我很喜欢施诗扮演的丁放。写剧本时,我对这个角色的想象更多是洒脱和傲气。演员赋予了她天真烂漫,还有几分和顾耀东相似的可爱的憨傻。 </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1/30/29ce8abb8af05737692db428.jpeg" /></p> <p>施诗扮演丁放</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二位在合作中一般怎样分工?对创作有分歧的时候怎么解决? </p> <p><strong>蒲维</strong>:简单地说就是,我负责架构故事,黄琛负责写。类似于修房子,我来设计,黄琛来实现。这是一个基本的分工,但实际操作中,每个步骤其实都是在共同完成。只不过因为各有所长,所以在不同阶段,我们的工作量会有不同。 </p> <p><strong>黄琛</strong>:遇到分歧就是无休止地讨论。只要不到截稿日期,我们就会一直讨论下去,不会给自己设时间限制,也不会规定谁必须听谁的。因为我们发现只要讨论下去,就一定会有双方都认可的结果出现。当然代价就是有时一个情节会卡好几天。经常也会因为分歧吵起来,会很生气,解决办法就是一起做饭。在我们家是蒲维负责做饭,我负责打下手。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再生气也都会很自觉地去厨房干活,没有什么是做饭不能解决的问题。 </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在这样一个年代故事中,最想向当下观众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p> <p><strong>蒲维</strong>:我们并不想对观众说教些什么,因为我们自己的人生阅历尚浅。只是想通过剧本表达一些自己很看重的,或者为之感动的东西。比如“信念”,比如“温情”。如果看剧的人也能感受到信念和温情带来的力量与慰藉,作为编剧就已经很幸福了。 </p> <p><strong>澎湃新闻</strong>:同题材的电视剧里佳作不少,有没有哪些作品对你们来说是有起到启发作用,或者你们非常欣赏的? </p> <p><strong>黄琛</strong>:对我而言有两部作品非常重要。一是《潜伏》中余则成和吕宗方的这段人物关系。吕宗方这个角色,可以算是夏继成这个角色的萌芽。另一部作品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古斯塔夫和零这对人物关系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p> <p>(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i class="backsohu"></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 政务账号添加来源标示处理 -->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